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 闻
第04版:金融之窗·广告
第05版:相约全运
第06版:副 刊
第07版:专 题
第08版:专 题
标题导航
|
我宣誓
党的故事永远在我心中
放歌百年,拥抱辉煌
重访延安杨家岭
红歌飞扬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重访延安杨家岭
◎王红霞
记得我第一次去延安,是坐着绿皮火车,反复吟诵着“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一路激情澎湃不眠不休奔向宝塔山的。那是1991年,17岁的我作为优秀团干部代表参加学校暑期夏令营。第二年,我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延安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反复领悟的历史教材,是一部每深入阅读一遍就会给人不同启迪和力量的百科全书,是一块让人俯察仰望的洗心之处,是一片澡雪灵魂的朝圣之地……三十年后,当我再次带着虔诚与敬畏重访延安,当年的团员青年,已经是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共产党人了。我深知,我身体里的全部钙质,人生之路的行为走向,无不来自于这一方圣地深远的影响。
乘坐洁净舒适的动车从宝鸡出发,不到四小时,便可望见宝塔山。现代科技的发达迅捷并不能使人遗忘,先辈们来时走过的路。“到延安去!”曾经作为一个响彻云霄的口号,在“七七事变”之后,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激励着广大热血青年,从天南海北不远万里会聚到延安这方圣地。
重访延安,我把大部分时间留在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我想细细地用心感悟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在品读历史的凝重中,提升血液的纯度。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中共中央曾在此领导中国革命。毛泽东也在这里写下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坐落在杨家岭南侧山根下的“中央大礼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重要标志。1945年在此召开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大在这里召开。大礼堂长35米、宽30米,至今仍保持“七大”时的会场情景:主席台上面书有环形标语:“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正中有毛泽东、朱德侧面画像。礼堂大厅两面的标语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后面是“同心同德”。大厅两边挂有24面党旗,代表党从成立已度过了24年历程。
再次走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院落,熟悉而又亲切的场景再次深深地撞击着我的灵魂。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当年的实物,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重现了毛主席带领党和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走向胜利的伟大革命历程!置身历史的天空下,信仰和理想的光芒倾泻而下。在这里,一孔孔简陋的窑洞里不夜的灯光,穿越风雨如晦的长夜,缔造出伟大和深邃;在这里,一张张斑驳的木桌书写出了历史的传奇,一件件补丁压补丁的布衣掩盖不住伟大灵魂的思想光辉;在这里,共产党和老百姓一起开垦劳作,亲自动手,躬耕大地,用小麦高粱和大豆南瓜,将一个叫作中国共产党的团队精心抚育,让一个命运多舛的民族日益强壮;在这里,一辆辆纺车在领袖和军民手中,飞速旋转着历史的车轮,抽出希望的金线银线;在这里,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普通士兵一样穿布衣草鞋,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浇铸中国灵魂。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养分和动力源泉。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声急切切的呼唤。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