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要闻.广告
第06版:政法专刊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专 题
标题导航
|
代市长杨广亭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代市长杨广亭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去年以来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经济形势,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复工复产快速到位,仅用1个多月就遏制了病毒输入和扩散,医院未停诊、高速未封闭、公交未停运,中办、国办检查组对我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经济运行快速企稳回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和8.4%。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城镇建设、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市政府聚焦追赶超越,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干成了一批关乎全局的大事、推动发展的要事、治理整顿的难事、群众期盼的好事,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四城”建设迈出坚实一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76.95亿元,居全省第三,年均增长6.3%,万元GDP能耗下降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4%;财政总收入达到228.22亿元,较2015年增加32.7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09元和14189元,年均分别增长7.5%和9%。
坚持转型升级产业体系更加优化
制造业更具影响力,陕汽10万辆商用车、吉利36万台发动机、秦川18万套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汽车及零部件产值达到680亿元,占全省34.2%,是2015年的4.25倍;钛及新材料产值达到510亿元,较2015年增长46%;优势装备制造产值达到530亿元,是2015年的2.65倍;食品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较2015年增长20%;能源化工产值达到440亿元,较2015年增长22.2%。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等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5%。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8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53件,高新技术企业210家,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获评国家支撑绿色发展型创新型城市。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31.6%,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优秀电子商务城市。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2015年的2.4和2.6倍。新增金融机构44家,各项贷款余额2037亿元,较2015年增长95.3%。新三板挂牌企业8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6.9%。
坚持尽锐出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749个驻村工作队、9535名扶贫干部一线攻坚,实施产业项目3500个,24.9万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5.9万户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实现安居梦,建成通村通组水泥路8857公里,全市行政村安全饮水、客运班车、宽带网络和动力电全覆盖。5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宝鸡市委等6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实施“十大提升行动”,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创建国家森林乡村5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5个,凤县、凤翔分别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坚持品质提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蟠龙高新区初具规模,高铁新城、科技新城加快发展,宝鸡高新区位居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第57位。陆港、联盟、植物园跨渭河大桥建成通车,大庆路等30多条城市道路提标改造,246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城市“五拆”拆除66.6万平方米,拆墙透绿2.6万米。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智慧城市“十大应用”惠及更多群众。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158.44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6.5%。凤翔入列西部百强、撤县设区,岐山县跻身全省十强,扶风县、麟游县、千阳县、陇县获评全省“新型工业强县”,金台区、太白县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眉县入选全国十佳乡村振兴示范县,渭滨区获评西北唯一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04%,较2015年提高7.97个百分点。
坚持铁腕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整治“散乱污”企业3122户,拆改燃煤锅炉5647台,完成农村清洁能源替代68.2万户,PM2.5平均浓度下降7.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汾渭平原和关中城市前列。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完成嘉陵江、千河等13条中小河流治理,水环境质量居关中城市第一。彻底整治秦岭违建别墅和“五乱”问题,拆除各类违建7.45万平方米,覆土植绿6.46万平方米。
坚持改革开放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全市743项经济社会改革任务落地实施。宝钛“1+N”改革全面推广,“三供一业”改革扎实推进,市县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营商环境持续改善,4637个事项“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3%以上。市场主体达到25.6万户,减免税费228亿元以上。对外通道更加完善,新增高速公路181公里,通车里程达到45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设立宝鸡港务区,陆港新城、空港新城、综合保税区、会展中心“四组团”加快建设。宝鸡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阳平铁路物流基地建成运营,中欧、中亚国际货运宝鸡专列开通,建成眉县常兴纺织工业园等3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与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8.6亿元,较2015年增长46.4%。
坚持改善民生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十三五”全市民生支出累计1341.76亿元,是“十二五”的1.5倍。“教育强市”实现新进展,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0%以上。“健康宝鸡”迈上新台阶,入选首批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医改工作连续九年全省第一。“幸福宝鸡”取得新成绩,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8.7%和96.8%,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城市。建成保障性住房26.59万套。城镇新增就业25.1万人。创新推出社区警务“四单一图”,扫黑除恶受到中央督导组肯定。
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1.25亿元,增长11.2%。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6%。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一四五十”发展战略:“一”是总体目标,围绕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把宝鸡打造成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持续提升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区域辐射力、文化影响力、环境吸引力。“四”是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装备制造业名城、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城市。“五”是主要路径,持续提升产业聚集、物流枢纽、人文凝聚、对外开放、综合服务五大功能。“十”是具体任务,全力建设十个区域中心。
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力打造1个世界级钛及钛合金产业基地,以及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石油装备、机床工具、凤香型白酒、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羊乳等7个全国性产业基地和1个西部传感器产业基地,争当全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排头兵。到2025年,建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区域优质农产品供应中心
建设优质专用粮食、优质果品、高端乳业、绿色蔬菜、优质畜产品、区域特色产品六大生产基地,建立全国农产品加工中心和交易物流中心,健全农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到2025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优质率、域外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2%、90%和50%以上。
建设区域货物集散中心
围绕优通道、强枢纽、建平台,统筹推进公路、铁路、机场、物流集散中心、交易平台等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公铁互补、空地立体、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一中心两平台多节点”的物流集散网络体系。建设区域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优化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环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形成旅游休闲度假发展新格局,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到2025年,全市实现年接待游客1.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00亿元。建设区域文化中心
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建设区域开放交往中心
做强开放主体,建设高质量开放平台,构建开放新机制,扩大商贸流通、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方面合作。到2025年,全市开放交往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环境更加优化,开放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开放程度全面提升。
建设区域国际会展中心
以培育“名展、名馆、名企”为重点,做强会展产业,做大会展经济。到2025年,会展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达到西部地区一流水平,会展产业不断壮大。
建设区域科创中心
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深化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建立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培养一批创新团队。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件以上。
建设区域医疗康养中心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响“岐伯故里.康养宝鸡”品牌,发展“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医疗康养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特色医疗康养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设区域教育培训中心
深化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25年,建成“四个优质教育园区”“四个教育培训基地”,力争新增高等职业院校2所、年开展各类培训5万人次以上。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