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底,张仲实病愈后在办公室工作。(资料图) 张仲实(1903-1987) 扫码阅读“宝鸡日报大型全媒体采访行动——行走西秦大地重温百年党史”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罗锐
6月1日一大早,太阳刚刚升起,陇县城关镇店子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拴劳沿着金灿灿的麦田,来到了村委会对面的村史馆。
在阳光的照射下,村史馆门外悬挂的“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基地”牌匾显得格外耀眼。张拴劳说:“上世纪村里出了一位‘大人物’,今天学生们要来,我要讲好他的故事,弘扬好革命先辈的精神,激励后辈们好好学习、积极向上。”
这个“大人物”是谁?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张仲实。”提起本村的“大人物”,张拴劳已记不清多少次给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讲述过他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涌现出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传播者,张仲实无疑是这个群体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那么,他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百年传播史上经历了什么?做了哪些贡献?给店子村及后辈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此,记者与陇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相关同志及当地老人等,共同重温革命先辈张仲实的光辉事迹,汲取奋进的力量。
刻苦学习投身革命他是宝鸡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
历史的指针回拨到1903年7月15日,在陇县店子村一个普通农户家里,传来了一阵阵响亮的啼哭声,张仲实出生了。可是命运对他并不友好,他两岁时丧母,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主要靠伯母抚养长大。
张拴劳说:“店子村历来尊崇‘耕读传家’,重农更重教育,早在1913年就设立了私塾,也是在这一年,张仲实的祖父送他进了本村私塾念书。”
张仲实学习用功,书念得好,两年后给私塾先生的儿子做陪读,进了县城的高级小学。1920年,他因成绩优异,被学校破格留校担任见习司书生,负责抄写课本等。正是在这段时间,张仲实阅读了大量新书报刊,接触了近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小小年纪便立下了“实业报国”的宏愿。
当时的陕西省三原县是渭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有多所中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开始在这里传播。1922年,三原县城北郊的陕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招生,张仲实积极报考,顺利通过考试。在平时学习之余,张仲实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过学习研究,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从1923年至1926年,张仲实团结了不少进步学生代销《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每期就能达到上百份。
“通过这些实践,他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传播者。由于思想进步,表现突出,张仲实1924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渭北特支书记。”陇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段吉文向记者讲述着张仲实入党的经历。
据党史相关资料记载,张仲实同志是宝鸡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
寻找真理矢志不移他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1926年7月,敏而好学、孜孜不倦的张仲实考入了上海大学。不久,为了寻找真理他赴苏联留学。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张仲实与张闻天一起,既学习理论,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教材讲义的翻译工作。
“为了给后来的翻译和理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苏联留学的四年里,张仲实如饥似渴地学习俄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段吉文说,回国后张仲实在上海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积极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思想与理论建设。
1939年3月,张仲实应邀赴新疆授课,不料引起了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忌恨,险遭毒手。
“到延安去,到党中央和毛主席那里去!”张仲实更加坚定了寻求革命路线的决心和信心。后来在党组织安排下,他从新疆脱险,辗转到达延安,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段吉文介绍道,在此之前的1938年,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了马列学院,这是党中央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其中专门设立了编译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编译机构,中央安排张仲实担任编译部主任一职。从这时起到晚年,张仲实一直是我国马列主义著作翻译、研究工作的领军人物之一,参与了毛主席主编的《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的编选工作等,阐述毛主席关于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张仲实在延安期间,还为我们党的宣传事业做出了一项特殊贡献。”张拴劳介绍道,1947年2月,张仲实到山西前线慰问时,发现了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后,立即上报中央,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自此,刘胡兰的事迹被广为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张仲实先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五届委员和六届常委,并担任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中国翻译工作协会、统战理论研究会的顾问等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乃至我国出版史上一项极其宏伟的工程,张仲实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后,积极参与了这一工程的组织领导,并负责审定重要译稿。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卷帙浩繁、内容博大精深的三套全集全部问世,对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我国现代文化建设,以至于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在古稀之年,张仲实仍精神振奋,抱病编著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传略》和《列宁传略》,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的研究内容。
1987年2月13日,张仲实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中共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新华社发消息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马列著作翻译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共产主义忠诚战士”。
崇高精神激励后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仲实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一生为了革命的理论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长期致力于马列著作的翻译与出版,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留下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所从事翻译工作的无限热爱和执着,永远值得人们铭记。他的崇高精神风范,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途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
张拴劳说,2016年,店子村为了弘扬先辈的革命精神,走访了36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完成村史的考究,建起村史馆。其中,张仲实的事迹被列入“我们的骄傲”,成为村史馆里最重要的展示内容;他的一些照片、部分书籍及从事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理论研究的历程,让更多村民知晓了张仲实其人其事,也引来不少外地人参观。
在张仲实的影响下,店子村崇德尚文、重教兴学,如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有90多名共产党员;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156人获得大学以上学历……
记者联系采访了现供职于市级某机关单位的张仲实重孙女张力洁,她说道:“我的曾祖父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革命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张家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继承好发扬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陇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张仲实老前辈在陇县党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已经把他的革命事迹拍成了纪录片,通过广泛宣传让更多人继承好、发扬好他的革命精神,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把陇县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