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小巷管家”管好小巷惠万家
本报记者胡红玲
    “小巷管家”清理社区卫生死角

  
  在市区经二路街道办事处辖区,有这样一群热衷于社区治理的志愿者,他们戴着蓝帽子、身穿蓝马甲,每天穿梭在一条条小巷里,经管着街坊四邻家门口的各种大事小事,成为街巷精细化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好帮手”。
  7个社区参与试点
  “小巷管家”不是社区工作人员,却操着服务社区居民的心。从劝阻乱搭乱建到制止乱停乱放不文明行为,从处置影响市容的“小问题”到改善街巷小区的大环境,尽管许多事情琐碎,但他们从细处入手、小处着眼,尽心尽力为社区居民服务,让大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小巷管家’管理模式是我市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之路,延伸‘街长制’触角的有益尝试。”市城管执法局协调考核科工作人员闫博介绍,全市的“小巷管家”管理模式试点工作在渭滨区经二路街道辖区开展,共有7个社区参与到试点中。
  去年6月份,经二路街道张贴出“小巷管家”招募令,在辖区内招募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熟悉片区情况、有时间和能力参与社区治理的党员和居民担任“小巷管家”。住在渭工路67号院的退休党员王晓玲看到招募令后,第一时间就跑到渭工路社区报了名,经过筛选,最终她与其他82名志愿者一起成为我市首批“小巷管家”。
  “为了提升‘小巷管家’志愿者业务能力和改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避免在开展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街道还专门组织开展了‘小巷管家’岗前培训。”经二路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严俊说,通过培训,给每名志愿者详细讲解了“小巷管家”志愿服务的性质和理念,规范了“小巷管家”的“巡、访、做、报、记、签”六字工作法,并针对7个社区所处区域环境及周边人文特点差异提出了不同的工作要求。
  为进一步完善“小巷管家”的管理工作,经二路街道先后制定了《小巷管家人选条件》《小巷管家职责》及《小巷管家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潜移默化的改变
  去年9月,83名“小巷管家”正式上岗,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开始,每一名“小巷管家”都积极做到当场沟通、当下解决,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百米”。
  走进渭工路社区,沿路街道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正在当值的“小巷管家”王晓玲一边巡查,一边顺手把路边的自行车摆放整齐,“自从当上这‘小巷管家’,感觉身上的责任大了,操心的事情多了。”王晓玲说,走在路上,旧衣物回收箱满了,赶紧联系相关单位来拉走;临街商铺当街晾晒物品,赶紧劝阻一下;小区里看到有陌生人来,马上上前询问……
  同是“小巷管家”的白爱芳,讲述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市区炎帝园对面的广元路两侧商铺众多,人流量大,但人行道较窄,如果自行车、电动车随意停放,就让这段路变得更加拥挤。于是,白爱芳给商铺建议,大家把自家门前的车辆摆放整齐、车头朝向同一方向。就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起初却遭到了不少人的“白眼”:“我爱咋放咋放,你多管闲事干啥?”“停一下就走了,干嘛这么较真?”……知难并不退缩,白爱芳和社区其他“小巷管家”天天挨家挨户讲解文明停车的重要性,慢慢地,商铺店家们理解了他们的工作,开始主动配合“小巷管家”工作,后来还帮着“小巷管家”劝说其他市民按规定规范停车。环境改善了,辖区居民的工作、生活也越来越舒心了,大家更支持“小巷管家”开展工作,愿意共同为社区治理出一份力。
  新建路社区居民刘瑞玲是这里的老住户了,她说,这几年小区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坑洼不平的路不见了,破碎的地砖换成了新的,绿化带不再是“灰头土脸”。自从有了“小巷管家”,小区管理更加精细,居民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环境变美,人心情也舒畅,现在,居民间关系更加和谐,住在这样的小区里很安心,人人都感到亲切感十足。
  “小巷管家”正式上岗至今,已经处理数字化平台下派案件844件,巡访街巷人均216小时左右,解决乱贴乱画问题、劝导不文明行为、调解邻里纠纷、出店经营等各类问题,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
  怎样让“小巷管家”更给力
  “小巷管家”模式是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城市治理的一项新举措。如何升级“小巷管家”服务?大家纷纷提出了建议。
  “多个城市管理平台的智能衔接联通,更能助力‘小巷管家’开展好工作。”经二路街道城管办负责人沙谦说,“小巷管家”走街串巷,一直在服务居民的最前沿,也是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经常会遇到棘手的难题,例如台阶破损、井盖缺失等,这些问题需要反映到市级管理平台进行处理,而“小巷管家”信息平台与其他城市治理平台之间没有连接,只能层层上报,这样一来让问题无法得到迅速解决。因此,建议做好市、区、街道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及社区治理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让信息更畅通,服务更快捷。
  新建路社区党委书记陈红莉说,街办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地区鸣笛、家家出力”的工作机制,鼓励辖区各类人员积极加入“小巷管家”队伍,但是效果不太理想,来社区报名的不少是年龄较大的社区居民。建议将“小巷管家”志愿者招募,与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的评先创优联系起来,从机制上促进更多的在职党员、年轻人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从而扩大“小巷管家”的参与面。
  渭工路社区党委副书记郝盼盼说,“小巷管家”虽然是社区精细化治理的一项措施,但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在做志愿服务,如果能把“小巷管家”纳入志愿服务体系中,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更能激发起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也必将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居民自觉维护周边环境,维护宝鸡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