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致东北竞存学校校长车向忱的一封信
    孩子们在石鼓阁下放纸鸢,尽情欢乐。本报记者黎楠摄

    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必修课本报记者黎楠摄

    孩子们兴致勃勃参加机器人大赛    本报记者谢克强摄

    经典童话剧深受孩子们喜爱    本报记者祝嘉摄

    学生们在校园小舞台上一展歌喉    本报记者唐晓妮摄

    ——宝鸡日报记者写给革命先辈的信

  尊敬的车向忱校长:
  您好!
  从你们踏上凤翔这块土地,于战火中继续开办“国统区的小抗大”东北竞存学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3年,时光荏苒,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融入历史的长河。
  2021年6月7日,我走进了你们1938年秋天从西安迁到凤翔的办学旧址——凤翔区城关镇竞存中心小学。当年你们栖居办学的两座破庙已经拆除,如今的学校有漂亮的教学楼、规范的操场、满脸幸福笑容的学生和意气风发的老师。校门前,车校长您当年亲手栽下的那棵龙爪槐已经三四米高了,在六月的艳阳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当年的老照片虽已泛黄,但记录着你们一腔热血宣扬抗日救亡真理的场景,在孩子们内心燃起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
  在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你们没有躲进书斋,而是四处奔走募捐,让流亡的少年读书明理,成长为与入侵敌寇战斗的生力军。
  站在夏日灿烂的阳光下,读着竞存学校的校史,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青春俊朗、一心报国、不计名利、不怕牺牲的您和您的同事们!
  1938年秋,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西安狂轰滥炸,您带领竞存学校师生冒着生命危险把学校从西安搬迁到凤翔县纸坊街,还增设了初中部、高中部,校名改为东北竞存学校,并按抗战需要,精选教材,改革教学。刚到纸坊办学时,条件极为艰苦,“居住在破庙,饮食在露天,大树下讲课,小河里饮水”。1939年3月,您为竞存学校题写校训——“创造、团结、耐苦、奋斗”,带领全校师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粮食、蔬菜,就在课余开荒种地;同时还进行军事化训练,并为学校购买了枪支,随时准备投入抗日战斗。
  当我来到原凤翔竞存中学校史馆,看到当年竞存学校培养的学生,有王义等数十人参加了凤翔游击队,徐德田等数十人参加了38军赵寿山部队教导队,而且在教师当中,有不少人是中共党员,还有三名竞存学生在战争中英勇牺牲,被授予烈士称号,我更加感受到这所学校的浩然之气。东北竞存学校虽然多次遭受国民党特务的搜查、破坏,但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仍得到巩固和发展,到1945年,从这里走出了数千名学生,其中有很多学生去延安投身革命事业。
  当年,流亡孩子和穷苦人家的孩子根本没钱上学,在那样的艰难困苦中,您靠募捐和自力更生为孩子们打开了求学的大门,您和老师们胸中装满大义,吐尽心中万缕丝,织就锦绣暖人间!
  车校长,向您汇报,新中国成立之后,宝鸡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党的关怀下教育科技飞速发展,成绩斐然。83年后的今天,宝鸡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有1288所,还有6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20所职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了50.93万名,专职教师3.58万名。宝鸡的孩子和全中国所有适龄儿童一样,都享受到了九年义务教育,在五星红旗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些都足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你们。
  车校长,您当年舍弃一切投身教育,为的就是启民智、救中国。国家强盛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追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从“学有所教”转向“学有优教”。近三年来,宝鸡共投入资金8.93亿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423个,坚持城市、乡村兼顾,硬件、软件并举,公平、质量共融,投入专项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您曾经殚精竭虑培育人才的热土上,宝鸡教育经过几十年、连续几代人的奋斗,用奋进之笔谱写出新的华彩乐章:在陕西率先实现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县两个全覆盖,创建了7个省级教育强县、9个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2021年,宝鸡计划投资3.37亿元,实施教育项目140个,持续提升办学品位,有效增加学位供给,目标只有一个,以高品位教育供给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
  优质的基础教育为宝鸡人才成长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土壤,宝鸡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迈上了快车道。车校长,您看,如今的宝鸡,人才济济,智能机器人、3D打印、5G体验、VR展示、高科技农产品等等,都展示着教育、科技和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宝鸡科技事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走出了一条特色科技创新之路,先后组织实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球壳、大飞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苹果砧穗组合评价及种苗产业化等重大科技项目595项,攻克重大关键技术188项,部分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跑地位,一批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车校长及竞存中学的革命先辈们,这份“答卷”,你们还满意吗?让每一个孩子走进校园接受教育,让每个人在不同领域都成为人才,是国家的发展大计!如果你们看到今天宝鸡乃至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如花园般美丽,一流的教学设施、崭新的塑胶跑道、宽敞的篮球足球场、刻苦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莘莘学子……你们当年所经受的苦难、你们曾经冒过的危险、你们忍饥挨饿不畏艰险一心育人的种种过往,回首时,都会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透过83年的历史风烟,我仿佛看到您在时光的那一头,欣慰地颔首微笑…… 
  

宝鸡日报记者张晓燕
2021年6月17日


  【车向忱】
  车向忱(1898—1971),辽宁省法库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8年秋,日本飞机轰炸西安,东北竞存学校被迫搬迁到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纸坊街两座破庙里。作为校长,他带领师生发扬抗大精神,艰苦办学,强调一切教育活动服务于抗战需要,引导师生秘密阅读进步书刊,组织学生深入民众,办夜校、扫文盲,教唱抗日救亡歌曲,进行抗日救国教育宣传。车向忱在凤翔的日子里,他以学校为阵地,实践了他“把学生变成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坚强斗士”的主张,为党的教育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被称为“人民教育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车向忱在延安枣园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其他领导的亲切接见。1946年回东北解放区,参加党领导的保卫和平促进会、东北民主联军和建立政权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辽宁省副省长等职。1971年逝世,终年73岁。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