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母亲的香包
◎史永峰

  当我打开这个陪伴了母亲大半生的小木箱子时,一股馥郁的香草气息扑面而来。静卧在箱子角落里那个发旧、泛黄的白色塑料袋里,是母亲做香包、鞋垫等刺绣活用的丝线、布料和一些用复写纸复制描绘在白纸片或香烟盒等硬纸片上的花鸟草虫的图案,花花绿绿,挤在一起,看到这些,莫名间一股酸楚涌上心头……
  从我记事起,每逢端午,母亲就做香包给我们姐弟,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
  每年端午节这天清晨,我们姐弟睁开眼睛时,就会发现手臂、脚腕和脖子处都戴上了一圈“花花线”,衣服的胸扣上也系上了一串香包。母亲做的香包花样很多,既有山猴、白兔之类的小动物,也有麦穗、玉米、米斗之类的五谷农具,而且是逢“鸡”年鸡登台、逢“狗”年狗亮相,年年都有唱主角的动物,造型都栩栩如生。我们戴着香包在村子里一走动,就会引得那些大婶小姨围观、称赞。母亲为人厚道,每有村里人前来索求,她总是慷慨赠与,那些小媳妇大姑娘缠着母亲“嫂长姨短”讨教时,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刻。
  随着一天天长大,我们渐渐对母亲的香包失去了热情,也不再戴她的香包了,而她依旧做,做好了就送给院子里的小孩子。再后来,我们陆续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又仿佛有了事业,每逢端午节就早早地为孙子们做好各式各样的香包,亲手给每一个孙子系在胸前。母亲的香包伴我们走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如今又陪伴着我们的孩子……就在我初着警服的那一年端午,母亲还为我“合”好花花线,系在我的脚腕和手腕上,在衣服扣内侧,系上了一只小香包,告诫我“走端行正”,永远不走邪路。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我去西安出差,碰巧赶上钟楼附近举办“民间手工艺品展销”活动,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我挤进去一看,全是布做的手工饰品。“这不就和母亲做的香包一样嘛!”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的香包是“艺术品”,而且是颇具品味的“艺术佳品”。回来之后,我央求母亲给我做个“马香包”。母亲听后,异常兴奋与激动,第二天就为我做了很大的一个,那“马”四蹄奔腾、仰天长鸣,活脱脱一匹骏马出世!我将它视为珍品,在我的同事、朋友们尽情欣赏之后,我将它拍摄成图片,并写了几句简单的文字投给了《宝鸡日报》,很快就被刊登出来。不久,县文化馆和“民间工艺品公司”派人前来造访,邀母亲做“民间工艺品”的研发和制作,母亲成了真正的“民间艺术家”。
  去年秋天,女儿要赴美留学了,母亲又戴上她的老花镜,接连半月日日夜夜为她的宝贝孙女绣了十几个“狮子舞绣球”的荷包;一边绣,一边对她孙女说:“狮子威武雄壮,寓意平安顺畅,送与师长、朋友就是送给了吉祥……”女儿带着祖母的祝福飞向了大洋彼岸。
  我爱母亲,爱她做的香包!我相信,母亲藏在香包里的爱,能陪伴我和她的子孙世代平安!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