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一支粉笔写党恩
曹雪柏
  七岁那年,我背着父亲给我做的一个木质小黑板,走进了村里小学的大门。一支粉笔装在了我的衣兜,父亲告诉我要省着点用。可是为了一块黑板擦,父亲犯了愁。万不得已,母亲拿来一把锋利的剪刀,把土炕上的那片羊毛毡咔嚓咔嚓剪了一方块,钉在了一个小木板上,一个自制的黑板擦便大功告成。
  那片羊毛毡是母亲的嫁妆。上世纪70年代关中地区的农村,最流行的是在女儿出嫁时,娘家陪羊毛毡。那片羊毛毡是外公花了5元钱,步行几十里山路,找了当时最有名的匠人做的。羊毛毡,铺在炕上防潮保暖,柔软暖和,是那个时候农家家境富裕的象征。母亲对它格外爱惜,整理得平平整整。至此,母亲的心爱之物缺了一方……
  就这样,我背着那块墨汁刷的小黑板,揣着一支粉笔,拿着那块羊毛毡黑板擦入学了。
  儿时,就在那块小黑板上,吱吱呀呀地写呀画呀,学会了1、2、3、4、5、6……认识了a、o、e、i、u、ü……小黑板,大天地,写了擦,擦了写。没想到这粉笔一捏,竟然捏了半辈子!
  17岁那年,我如愿以偿走进了师范的大门,毕业后,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至此,我就与粉笔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在黑板上教孩子们写字、画画、算数学题……乐此不疲。一堂课下来,头发上、衣服上都落满了一层白白的粉笔灰,活生生一个“白毛男”。
  回顾当年,我的舞台,也就是三尺讲台。我的道具,也就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条件极为简陋。就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唱的:“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们的教学用上了多媒体电脑,学校开通“班班通”校园网,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网络办公、线上学习、云端交流培训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们从三尺讲台踏上了信息高速路,与天地共舞,与世界零距离接触,这是何等的巨变?老师可以共享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学子可以在微机室探求更广阔的世界。老师轻点着鼠标,办公学习,授课辅导,尽情享受着现代教育的魅力。
  从土房子、烂桌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到靓教室、新桌椅、多媒体,这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教育发展搭建的平台,漂亮的教学楼,绿茵茵的塑胶操场,标准化的食堂,温馨别致的寝室,多媒体教室,快捷的远程直播,为师生提供的良好条件,彰显着当代教育的变迁。
  前几日,在一节党史教育课上,我开启“班班通”设施,用翻页笔操控着精美的ppt讲述着党的历史、党的丰功伟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音频、视频资料一应俱全,课堂上集声、光、动画为一体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学习情景,刺激着学生多种感官,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师生演绎着生动而又精彩的课堂,让一节党史教育课有趣有料,学生们兴趣盎然,收获多多。当我再问学生,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些丰功伟绩时,孩子们竟像炸开了锅,畅所欲言:
  “党减免了我们的学杂费用。”
  “党给我们发放了免费的教科书。”
  “党还让我们吃上了免费的营养早餐。”
  “党还让我们村子脱贫致富了。”
  ……
  我捏起粉笔,重重地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党的恩情说不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