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综 合
第04版:应急管理专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缣竹易销金石难灭
见证沧桑的渭河大桥
小印章里的情怀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见证沧桑的渭河大桥
李维藩
以前,宝鸡地区的渭河上没有桥梁,人员来往靠船摆渡。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抗战,1938年在南关外渡口处架设一座木桥,才开始有了桥梁。此后,随着社会发展和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陆续建起了桥梁,并逐渐代替了渡船。
从第一座桥至今80多年来,渭河上的桥梁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样、从适用到美观的发展过程,并从侧面反映和见证了宝鸡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与变化,折射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成就。
1936年陇海铁路通至宝鸡,川陕、宝平等公路相继建成。宝鸡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地位更为突出。当时,市区商贾云集,人口猛增,人员来往和车辆通行越加频繁,很快成为物资集散、支前转运和抗击日寇的重要后方基地。随着日军疯狂进犯和前线需要,各种物资特别是军用物资运量不断增加,原来船摆渡汽车和货物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面对两岸堆积如山待运的物资和装满货物等待过河的汽车,1938年在南关外渡口处架设一座以原木为柱、钢轨为梁、木板铺面的木桥。该桥全长450米、宽4米,共65孔。每孔间距7米,分为四段。每段之间用泥沙筑堤连接,这便是渭河上第一座桥,也是渭河桥梁建设的起始和发端。此桥建成使用一年后,由于人车混杂,拥堵不堪,又于1939年在下游600米处汉中路南端架设一座专供汽车通行的长566米、宽4米的木桥,共四段103孔,每孔间距5米,载重7.5吨。
解放战争后期,原在渭河上修建的两座木桥经十年水泡浸蚀毁损严重,已不堪重负,遇洪水时车辆无法正常通行。1947年3月,在南关外木桥处修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随即成立渭河桥工所开始勘察、设计等准备工作。1948年11月动工建设,1949年5月5日建成通车,桥长576米、宽8米,为钢筋水泥排架桩,T形组合梁,共72孔,每孔间距8米,设计载重20吨,是当时国内最长的桥梁之一,也是陕西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公路桥。
此桥通车后不久西安就解放了。随后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二兵团和十八兵团分别沿渭河两岸向胡宗南部20余万人发起猛烈攻击。1949年7月10日发动扶眉战役。经过一天一夜战斗,歼敌4.3万余人,盘踞宝鸡负隅顽抗的裴昌会214师残部向南逃遁中,为阻止解放军追击于1949年7月13日晚炸毁渭河桥北端七孔,桥面塌陷56米。7月14日宝鸡解放,新成立的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和宝鸡市政府为支援解放军挺进西北、西南,各级领导即刻组织群众对破坏的公路和桥梁进行抢修,经十多天昼夜奋战,于8月3日先行抢通临时通车,保证了部队和支前人员迅速过往。12月13日全部挖修完毕正式通车,从此,这座在战争中建成的桥梁开始为解放的宝鸡人民服务,在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宝鸡解放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各项事业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渭河上的桥梁建设伴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紧密跟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4年6月,在宝成铁路建设中,铁路部门在渭河上修建一座长468米的铁路桥。后由于泥沙淤积,河床不断增高,洪水冲击时多次出现浪冲桥身钢梁水过桥面险况。为消除隐患安全渡洪,1985年1月12日至2月8日,在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情况下,将重达1400多吨的整座桥梁抬高三米,并在北岸扩建两孔桥梁。对两岸长875米路基相应加高,同时,在南北引道延伸段增建4座人车通行的立交桥,这项壮举时为全国首创,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先河。
1969年4月至1970年10月,在市中心红旗路南端到清姜路北段修建长604.8米、宽12米新型钢混大桥,命名为胜利桥,沟通了经二路繁华街区和姜城堡工业区之间的来往与通行。这是解放后在市区修建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当年国庆节建成通车时,大街小巷人人欢欣鼓舞,男女老少争先目睹大桥风姿。
1990年10月,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修建两年多,从宝鸡烟厂到对面石坝河的金渭大桥完工,该桥全长1216米,主桥长667米、宽26.5米,双向6车道,两侧人行道各2.35米,是渭河上最壮观、位置最适中的现代化桥梁,投入使用后,使市区东扩后南北交通紧张拥堵状况明显缓解。
进入新世纪以后,渭河桥梁建设步伐更快,并由窄小到宽大、由适用到美观、由单一到多样发展。2001年8月至2002年12月,拆除已使用50多年的渭河老桥,在原址上修建长585米、宽26米,双向6车道神农大桥。该桥用五座22组巨型钢管拱形作桥身,远远望去,宛如一道彩虹横跨渭河南北,是渭河上第一座造型新颖的景观桥。神农大桥的华丽亮相,标志着宝鸡渭河桥梁建设开始由适用型走向质量型和美观型。
2003年8月至次年4月,市上对胜利桥也进行了扩建,宽度由14.5米增加到26米。2003年8月到2005年6月,对已使用38年的卧龙寺大桥拆除重建,新桥长745.6米、宽18.5米,双向4车道,极大方便了东部郊区群众的出行。
2001年11月到2004年4月,市人防办贯彻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方针,在斗中路和石鼓园之间渭河河床下修建长1696米、宽20米、高4.5米,双向4车道人防隧道。该隧道是宝鸡第一个大型人防平战结合工程,它的建成使用,拉近了市区和宝鸡高新区之间的距离,使之来往更加便捷和顺畅。
随着市区东扩和高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市行政中心和宝鸡南站等相继建成投用,2008年5月,屹立在市委、市政府对面,南通高新五路,北接行政大道长1146米、宽28米的蟠龙大桥竣工,这座由主桥、南北斜拉桥、南北引桥五部分组成的大桥,整座为单面索斜塔斜拉桥,钻石型斜塔倾斜60度,高63米,一对高大斜塔犹如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轮,象征古老的宝鸡进入全面发展的快速航道。该桥是渭河市区段跨度最大、最高最长、造型别致的桥和城市标志性建筑。
时隔不久,福临堡通向姜谭路长639米、宽18米的福潭大桥在2005年11月建成通车。
2012年9月,北起东岭村,南到中华石鼓园长684.23米、宽6.5米,展示和浓缩中华及宝鸡历史文化的仿古景观桥——东岭廊桥完工,该桥集通行、览古、旅游为一体,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尚为首座,与南端的青铜器博物院和石鼓阁组成闻名国内外的宝鸡名片。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欢庆声中,渭河桥梁建设捷报频传。2019年8月,连接新福路和姜谭路长1486米(主桥长288米)、宽30米的植物园大桥正式通车,这座三跨连续钢架桥,把有十多万人口的新福路福临堡地区和对岸宝鸡植物园、市中心医院、宝鸡钢管公司、三合村等紧密连在一起,改善了往日人们上班、上学、就医绕道的不便。紧接着,联盟路通向宝光路的联盟大桥国庆前夜通车,这座长1560米、宽29米,双向4车道,造型独特,由41个钢箱梁支撑的大桥,时为渭河上同类桥梁中跨径最大的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桥上巍峨高峻的欧式塔楼和身旁晃动摇曳的人行索桥,与下游不远处古色古香的东岭廊桥交相辉映,与桥下波光粼粼的河水及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构成一幅既有现代气息,又有浓厚古色和湖光山色的迷人画面。国庆节过后不久,位于陈仓区阳平镇陆港新区的陆港大桥落成,该桥是一座7联27跨双塔双索面钢结构斜拉桥,桥长1272米、宽37米,两座镂空型主塔高达96.5米,是渭河宝鸡段目前最高、最长、最宽、跨度最大的新型桥梁。
目前已开工建设和即将建成的有南起学子路、北接油饲路,长1156米,主桥造型为日月同辉的团结大桥;南起高新八路、北至龙钢路,长890米,主桥造型为蝶型三连拱的钛谷大桥;南起高新二十一路、北接水莲路,长1085米,主桥采用双塔斜拉桥的清溪大桥;南起高新二十六路西侧、北接陈仓中路,长977米,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的陈仓大桥;南起高新大道与虢磻路交叉口,北至南环路与虢磻路环岛,长840米的虢镇大桥等5座桥,宝鸡高新区通往蟠龙高新区的蟠高快线正在建设。这些即将建成的桥梁,将为宝鸡经济和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纵观宝鸡渭河桥梁建设的历史,从83年前架设的第一座木桥算起,至今已有100多座,仅宝鸡峡大坝到虢镇区段就有各种桥24座。这些桥梁的建设历程,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宝鸡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和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提升的面貌,折射和展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和提振了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加快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激励人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成绩和贡献。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