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综合
标题导航
|
吴山石刻小记
穿越千年话景公
非遗进景区带动旅游火起来
用剪纸作品讲红色故事
花甲模特队的剪纸艺术走秀
水果摊主的剪纸趣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穿越千年话景公
——重游秦公一号大墓
程娟
在一个细雨飘飞的日子,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出凤翔城区向南6公里,来到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秦公一号”大墓遗址,穿越千年追忆秦人先祖——秦景公,感受雍城先秦璀璨的历史文脉。
说起先秦文化,这得从秦人、雍城说起,秦人是个古老的部族,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王朝时代。立国前,秦人屈居陇东南,与戎狄杂居,经历了“造父西驾”“非子养马”,至“襄公护驾”始封诸侯,逐渐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秦襄公至秦二世亡国,历经560多年,从“文公东猎”“武公设县”“德公居雍”“穆公称霸”,到景公联楚攻晋、孝公变法图强,直至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雍城是秦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座都城,自秦德公元年至秦献公二年,秦人在此建都,历时327年,经过20位秦君的苦心经营,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始皇加冕礼在雍城举行,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秦诸都城中延续时间最长、执政国君最多的一座都城,是秦国走向帝国的重要里程碑。在秦国历代国君眼中,雍城不仅是列祖列宗生活和安息的圣地,更是秦国战略的大后方和走向强盛的发祥地。历史的发展,催生了璀璨的秦文化,秦文化是由秦人、秦族、秦国共同创造并在继承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地域性文化,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度上升为国家文化。
秦雍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城址区位于凤翔城南、雍水河以北。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秦公陵园位于凤翔区南指挥镇南指挥村,占地约21平方公里。其中秦公一号大墓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雍城遗址的秦公一号分陵园内,是秦公陵园内49座墓葬中最早发现、唯一被发掘的最大的土圹墓,故称秦公一号大墓,墓主为秦景公。
秦景公,名石,是秦桓公的长子,秦穆公四世孙,秦立国后第13代国君,在雍城享国的第8位秦公,他统治秦国长达40年,也是春秋中期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坚持推行穆公、桓公东进之策,联楚伐晋,以图自强,把秦国的势力范围向中原推进。对内重用世族贤能,巩固中央政权;对外尊重周王室,加强与楚国军事联盟,对蛮戎及较远的华夏诸国采取外柔和安抚的政策,以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晋国,多次取得较大胜利,对巩固政权和开拓疆域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景公死后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黄肠题凑葬式来看,可见秦国的雄心,已经超出关中一带,足以证明,景公在秦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花儿随着细雨飘飞,松柏穆然耸立,我久久伫立在景公墓址前,遥想着那场规模宏大壮观的安葬仪式。
公元前537年,秦景公寿终正寝,太仆击鼓,哀乐咸奏,朝廷的大臣、王公子孙服丧,祭奠的烟火缭绕于雍城内外。出殡那天,鼓声阵阵,钟磬咚咚,箫声悲惋,为他殉葬的186人排着长长的队伍,气氛悲惨、凄凉。吊唁的盟国使者纷纷而至,十里之间,送葬的队伍宛如长蛇,旌旗随风狂舞,众孝子一路护送景公灵柩前往陵园,肃穆威严,雍城一片雾惨云愁!
2500多年后,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残酷的殉葬场面令人震惊。整个大墓平面呈“中”字形,全长300米,面积5334平方米,有东西墓道和墓室,四壁有三层台阶,号称“东方倒金字塔”,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从篆文“天子郾喜,龚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鼐”,推断墓主为秦景公,证明了秦人的族属为华夏族。
秦公一号大墓丰富的墓葬文化,反映出秦国的综合国力,也再现了秦人视死如生的生存理念和墓葬文化。虽然从汉、唐、宋以来大墓大肆被盗,文物损失惨重,但墓内先后有铜、陶、铁、金、石、漆器和纺织品及石磬等3500余件珍贵的文物出土,文物造型精美,淋漓尽致地反映出秦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从而否定了有人认为“秦国生产力落后”“秦国奴隶制统治薄弱”等论点。可以想象,如此浩大繁复的陵墓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是难以完成的;如此精美的随葬品,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和技术是制造不出来的。可见秦景公在雍城40年为政之治,功不可没,他为大秦帝国的崛起奠定了殷实的基础,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睹物思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走出陈列馆,细雨已停,但我心情凝重,又热血澎湃,观瞻景公墓址,重温先秦文脉,令人唏嘘赞叹,秦文化突出特点“崇法、尚武,重人才、重改革,务实、进取”,也是我们当今社会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特质。鉴古知今,将鼓舞我不懈努力为先秦古都——大美凤翔的腾飞起舞作出积极的贡献。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