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宝鸡非遗作品传播红色文化
本报记者祝嘉



  
  将红色文化引入艺术创作
  5月18日傍晚,岐山县太平市街区,夕阳为矗立近千年的太平塔勾勒出一道金边,也为灰黑色的仿古建筑群增添了一份暖调。回廊里,一个自乐班正在演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对面的岐山剪纸传习所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引娣,一边跟着乐曲哼唱,一边熟练地舞动手中的剪刀和红纸。
  在这间约25平方米的传习所里,展陈着徐引娣的各类剪纸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主题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作品。这幅作品高约1米、宽约0.7米,正上方,庄严的“党徽”图案散发光芒,两边是融合了龙凤、花草等图案的艺术字,正中间是两只相向而飞的凤凰,眼睛炯炯有神,翅膀纤毫毕现,尾巴飘逸洒脱,正下方,三个孩子高举双臂,准备擂响一面大鼓,旁边,大朵的牡丹花开正盛。徐引娣介绍说,这幅作品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创作的,作品寓意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在“凤凰于飞”的岐山,娃娃们也以擂鼓的方式为党庆生。
  今年以来,我市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者不约而同地将红色文化引入创作之中,不仅为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鲜血液,也通过非遗的形式更好地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传承不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日来,不断有群众走进位于凤翔区田家庄镇北小里村的木版年画展馆,参观非遗传承人王亚辉创作的“红船故事”主题木版年画。画面中,一只小船漂浮在水面上,象征着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南湖红船上,小船上方,从上到下依次是“光辉的历史”“1921-2021”“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字样,此外还有和平鸽和五角星的点缀。王亚辉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专门创作了“红船故事”主题木版年画,希望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故事。
  以红色文化推动非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有别于文物等有形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人为载体才能世代相传,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非遗项目都陷入了后继乏人的困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是近年来官方和民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5月20日上午,在千阳县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千阳县第三届西秦刺绣香包大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100位刺绣艺人不仅带来各自的刺绣佳作,还根据统一命题现场创作,各式各样的香包,吸引过路群众纷纷驻足围观拍照。
  与前两届大赛不同的是,本届大赛特设红色主题刺绣、剪纸作品展,各种含有红色元素的香包让人眼前一亮。何荣芳创作了一对圆形香包,正面分别是“祖国”字样和“天安门”图案、“吾心向党”字样和“党徽”图案,背面都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字样;李银惠创作的大红灯笼造型香包,一面为“党徽”图案,“党徽”上还绣着“1921-2021”,另一面为“国旗”图案,“国旗”下盛开着朵朵鲜花……
  千阳县文化馆非遗专干乔亚萍介绍说,西秦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有近万人参与西秦刺绣制作。近年来,千阳县引导刺绣艺人在做好传统刺绣的同时,不断在形式和内容上寻求创新,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刺绣作品;此外,积极举办香包大赛、香包旅游节等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西秦刺绣的参与度和知名度,也让这一非遗项目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素有“中国泥塑第一村”美誉的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的主要生产地。近日,该村泥塑艺人周禄堂、周少军父子正在创作一组主题为“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泥塑作品,目前已塑造了60多个造型各异的红军战士形象,有的吹着军号,有的端起步枪,有的挥舞旗帜,细致的表情和动作,生动地展现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形象。周禄堂说,以泥塑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是一个创新;反过来,将红色故事融入泥塑创作,对这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而言,也是一个创新。
  让红色文化走进群众生活
  这两天,在金台区蟠龙镇塔寺头村的罗氏彩塑彩绘传习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蜀粱正忙着布置“解放宝鸡”图片泥塑展。展览以1949年宝鸡解放为背景,用60余组泥塑作品讲述60余个红色故事,再现了扶眉战役、西府战役等战争场景,展现出解放军指战员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斗争精神。该村村民刘可选带着在外工作的弟弟前来参观后说:“来这里看看,就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据罗蜀粱介绍,罗氏彩塑彩绘起源于清康熙年间,广泛应用于西府民间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具有显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罗氏彩塑彩绘传承人,罗蜀粱近年来不断探寻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力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地方文化、服务社会发展。2018年,他着手创作“解放宝鸡”系列泥塑作品,其间,他遍访解放宝鸡的知情者、研究者,使作品最大限度地符合历史原貌。“我们总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何才能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对我而言,就是要挖掘好红色资源、讲述好红色故事,让革命先辈的精神代代相传。”
  与罗蜀粱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眉县人民剧团、眉县眉户团团长华建军。最近,他正在组织演员排练大型革命历史眉户剧《鹦鸽岭》,该剧讲述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西府游击队党支部书记辛中华遭遇国民党反动派追捕,危难时刻,西府农家妇女李秀云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辛中华脱险,并将他藏于山洞中,每天送饭疗伤,直至他伤愈归队。该剧通过掩护、乞讨、引敌、拷打、牺牲等一系列故事情节和紧张刺激的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由农家妇女成长为革命者的典型形象,颂扬了党和人民群众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目前,该剧已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巡演剧目。
  华建军表示,眉户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关中特别是西府地区深受群众喜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将这段发生在西府地区的红色故事搬上舞台,以婉转动听的眉户呈现出来,能让群众更好地了解那段革命历史,从而更好地弘扬本地的红色文化。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