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西秦视点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金融之窗
第06版:相约全运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西秦大地
标题导航
|
助家乡蜂产品走出深山
全力解决餐饮油烟噪声扰民问题
宝鸡日报社当选常务理事单位
专设反映窗口帮群众办成事
种植菌菇促农增收
近800人达成就业意向
骗子冒充公检法安全账户不安全
用光影展示宝鸡之美
亮出晴雨表解决揪心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凤县唐藏镇一“80后”青年借网络直播:
助家乡蜂产品走出深山
杨帆(左一)与蜂农察看蜜蜂产蜜情况
本报讯在凤县唐藏镇,提起“80后”小伙杨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但把本地大量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还帮助当地不少残疾人、低收入人群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35岁的杨帆,中专毕业后外出创业,曾在成都等地经营过广告公司。2015年,回到家乡后,杨帆发现当地大量优质的农产品被“困”在大山里走不出去,特别是不少困难群众,因没资源、没渠道,无法将手里的土特产品变现。杨帆认为,把家乡的农产品销出去既是机遇又是使命。于是,他走村入户收购了28吨蜂蜜和木耳,并通过自己积累的渠道销了出去。之后,他成立了凤县远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投资35万元建起了唐藏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并聘请了当地一名拥有大量粉丝的残疾人直播带货。为了增强带动力,杨帆又投资180万元建了4个中华蜜蜂标准化养殖基地,年产优质蜂蜜6吨。同时,他还利用合作社吸纳其他养殖户入社、入基地养蜂。目前,合作社养蜂社员已达275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加盟的这275人全部是贫困户,其中还有45名残疾人。
几年来,杨帆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当地的土蜂蜜,并在自己的网店以直播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就这样,唐藏镇的“土蜂蜜”变成了大产业,蜂产品也借助“直播快车”走出了深山。目前,该镇中蜂存栏量由2015年的2000余箱增加到现在的1万余箱,蜂蜜收购价也由当初的每公斤30元涨到现在的每公斤100元。当初入社的275名贫困人口已于2020年全部脱贫,其中残疾人股东每人每年还有600元至800元的固定分红和慰问品。
本报记者裴兴斌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