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一支钢笔,见证北平新生
  这是一支派克钢笔,质地为赛璐珞,长13.5厘米。
  这支看似不太起眼的钢笔,是国家一级文物,曾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下不平凡的一笔。
  这支派克钢笔收藏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它的主人是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苏静。
  “平津战役期间,苏静就是用这支钢笔做谈判记录,整理谈判纪要,起草和平协议。”平津战役纪念馆宣教部主任祁雅楠说。
  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地方部队百万余人,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张家口500余公里的战线上,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展开战略性决战。
  1948年12月,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军事压力、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策动与争取、北平广大群众各界进步人士强烈要求与敦促下,傅作义派崔载之等人秘密出城谈判。
  苏静负责接待了他们,但双方条件相差甚远,谈判无果。
  随后,人民解放军迅速解决新保安、张家口之敌,傅作义迫于形势压力,于1949年1月6日派周北峰为代表赴蓟县八里庄进行第二次谈判。这次谈判形成了会谈纪要,但是傅作义仍存幻想。
  1月13日,傅作义派邓宝珊和周北峰作为全权代表,来到河北省通县西五里桥平津前线司令部进行第三次谈判。
  1月15日,人民解放军只用29个小时解放天津。
  “天津解放,使北平守军陷入绝境,傅作义彻底失去了谈判筹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放弃了讨价还价的最后幻想。”祁雅楠说。
  1月16日,双方签署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基本协议。
  傅作义希望人民解放军派出代表进城,以便进一步协商联络,平津前线首长当即决定苏静为代表,随同邓宝珊一同进城。
  1月18日,傅作义同王克俊、阎又文,在崔载之陪同下,来到苏静下榻处表示欢迎。
  寒暄之后,傅作义提议,依据城外达成的初步协议,“再商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和平解决的具体方案。”
  1月19日,苏静与王克俊、崔载之、阎又文等人根据此前的初步协议开展磋商,提出一条,研究一条,意见一致后就写上一条,使协议逐条具体化。草稿拟定后,苏静电告平津前委,转报中央军委,修改后返回来,遂成正式协议,即《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
  协议的基本精神是:迅速结束战争,使人民渴望已久的和平得以实现,保全工商业基础与文化古迹,使国家和人民的物质财富不受损失。
  1949年1月21日,苏静代表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北平和平谈判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1995年11月9日,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筹建过程中,苏静将这支钢笔捐赠给纪念馆。
  风霜雨雪70余载。这支钢笔并没有因岁月侵蚀而黯淡,依然绽放着光彩。
  “每当驻足凝视这支钢笔,就会让人想到中国共产党人为和平解放北平、保护古都和人民的不懈努力,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渝初心。”祁雅楠说。(据新华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