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寻访长乐塬
◎杜西鹏
  听闻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已开园,尽管它近在咫尺,我却对宝鸡抗战时期的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于是趁着周末前往园区参观。
  园区内那无言的建筑、斑驳的机器让我对这段血与火的宝鸡抗战史有了新的认识。遗址公园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武汉西迁至宝鸡的申新纺织四厂原址上建成的。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1938年战火烧到工业重镇武汉,为了保存工业实力,武汉先后有15家企业迁至宝鸡,荣氏企业的申新纱厂就是其中一家;同时,还在纱厂周边建立了造纸厂、机械厂和面粉厂等,宝鸡现代工业的雏形由此拉开,形成了以民族企业申新公司为代表的“秦宝十里铺工业区”。
  在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游览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纵横交错的窑洞工厂。窑洞作为一种古老的民居,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是它的特性。这对从小在黄土高原长大的我来说并不陌生,但当我走进窑洞工厂还是被它震撼了,常见的什么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在窑洞工厂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窑洞工厂背依厚重的长乐塬,坐北朝南,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从外面看就是一排平淡无奇的窑洞,当我们在导游引导下从入口进去后,才发觉里面别有洞天,19孔纵式窑洞被6道横洞所贯通,四通八达,窑洞宽度大多在2至5米,最宽处达到6米,其中60米以上长度的长洞9孔,最长的达110米。工厂内交通道、吸尘塔及避让拐洞、通气孔、逃生通道一应俱全,设置科学,让交错纵横的窑洞繁而不乱,最神奇的是在一孔窑洞尽头一股清泉顺着石阶潺潺而下,在蓄水池里面汇成一汪清澈见底的碧水。
  据导游讲解,鉴于当时建筑材料极其缺乏,再加上资金不足和考虑躲避敌机轰炸等情况,设计师便因地制宜,利用黄土高原垂直性好的特性,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独辟蹊径建造了世界工业史上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窑洞工厂,耗资113万元,挖掘窑洞24孔,于1941年2月28日竣工,1941年4月19日70%的设备安装在窑洞内,窑洞工厂正式运转。申新纱厂开始源源不断地为抗战供应军需民用品。1943年11月20日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来此参观后非常激动,感叹地称其为“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重庆及其周围有许多地下工厂,但没有一个在规模上超过申新的窑洞工厂”。
  申新纱厂的窑洞工厂内,隆隆的机器点燃了宝鸡的现代工业之光,让茅盾称为“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在战争中崭露头角,这自然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重视”。据统计从1938年4月至1944年4月间,侵华日军先后32次出动334架次飞机轰炸宝鸡地区,共投弹1372枚,炸死578人,炸伤502人,炸毁房屋1525间。这里也就成了日军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轰炸期间纱厂的物资、厂房都有损毁,经济损失巨大,但由于窑洞工厂有长乐塬黄土覆盖层的坚固保护,防空效果极佳,窑洞内的主要生产设备均保存完好。窑洞外是侵华日军飞机俯冲轰炸嘶吼声和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窑洞内是纺织机器轰鸣和工人们有条不紊的劳作,他们把对侵华日军的仇恨编织在一个个纱锭和一匹匹布里,为前线将士防寒保暖,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和民用。如今,窑洞工厂当年加足马力生产的机器轰鸣声已远去,窑洞外是蓝天白云下充满惊奇目光的游人,以及远处次第展开的高楼和现代化厂房;侵华日军战机的嘶吼和炸弹的火光已定格在寥寥无几的旧照片里和无言的机器厂房上。
  今天,在惊叹此处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英勇不屈的精神时,我不禁想到宝鸡这片坚硬、厚重的黄土不仅孕育了教民稼穑、播种五谷的华夏始祖炎帝,开启了中华原始农耕文明,还有这数千里之外的武汉申新纺织四厂的西迁,给宝鸡注入了现代工业的新鲜血液,将团结御敌的抗战精神扎根于长乐塬这蜿蜒曲折的窑洞中,汩汩流淌奔涌……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像窑洞内那股潺潺的清泉,浸润着宝鸡的现代工业在新时代更加繁茂。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