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凤州星火书写红色传奇
——探访“两当兵变”策源地


  本报记者张晓燕
  推开凤县凤州镇凤州村刘家大院两扇黑漆木门,“吱呀”的响声仿佛带着记者进入了时空隧道,听到了秦岭深处这座农家大院里90年前的历史回声。1931年至1932年,习仲勋等一批地下党员在这里多次召开党员会议,秘密研究革命工作,开展兵运活动,在黑暗的中国大地上播撒革命的红色火种。
  3月24日上午,凤县博物馆馆长赵宝宏带领记者来到修缮过的刘家大院。纸糊的窗格,旧式的箱柜,秘密开会的厢房、阁楼,还有老式的油灯、木制的黑漆桌椅,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激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按照中共八七会议的精神,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共产党员到农村中去、到军队中去,开展兵运工作,策动国民党军队兵变,掌握武装力量,组建革命军队,创建革命根据地……”赵宝宏告诉记者。
  时间拨回到1929年至1931年,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习仲勋、李秉荣、李特生、吕剑人、刘书林等共产党员到国民党第十七路军骑兵第三旅第三团二营做兵运工作。1931年,该营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同年,川军进占陇南一线,杨虎城命陕西警备第一师攻打川军,警备第三旅二团奉命移防凤县,在两当、成县与川军作战。战后,一营营部、第一连、机枪连驻凤州,第二连驻双石铺,第三连驻甘肃两当县城。部队移防凤县后,习仲勋与李秉荣、李特生、吕剑人等以特务长和其他公开身份作掩护,通过秘密会议、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方式,揭露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对人民的掠夺、蒋介石政府祸国殃民的反动罪行,对青年农民进行革命教育,并积极物色对象,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由于一营中的士兵多为陕西乾县、礼泉一带青年农民,饥荒时为活命而投军。习仲勋的教育宣传即刻点燃了他们内心的革命火种,很快,三个连队共发展了30多名党员,在该营成立了党组织。1931年5月,18岁的习仲勋担任了营党委书记。
  虽然党员们处处谨慎,但一营党组织的活动还是引起了国民党军官的注意,他们用“掺沙子”的办法在一营安插了亲信,导致发展党员一度困难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一营党组织急需寻找更秘密的地点开展工作。此时,习仲勋认识了凤州城国民小学教师刘尚志(字希贤)。经过多次接触,习仲勋发现刘尚志不仅有知识有文化,而且思想进步,对革命有同情心,习仲勋决定与刘尚志结为兄弟。1931年,习仲勋、刘尚志、阎鸿章、刘书林、张秋臣义结“金兰”,并在刘家大院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此后,刘家大院成为习仲勋等地下党员的秘密集会地,他们还以打猎、游玩为由,在凤州城外的南岐山、猴石山和张果老洞等地聚会,交流情况、布置工作,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实施“两当兵变”奠定了基础。刘家大院有一个阁楼,刘尚志的大儿子刘国光对记者说:“阁楼是我们家存放农具的地方,撤掉梯子关上阁楼的木门,非常隐蔽,习仲勋常和党员在此研究革命工作,我父亲就在门外放哨。”在这里开展的革命工作,为“两当兵变”的策划和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刘家大院内存有习仲勋用过的两件物品——一盏马灯和一把油纸伞。刘国光讲,由于习仲勋等人常在刘家大院开会,晚上就用这盏马灯来照亮……90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最生动的红色教科书,教育后人不忘历史,不忘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1932年3月,在习仲勋等人的积极努力下,一营地下党的力量日趋雄厚,兵变条件基本成熟。就在这时,一营和二营换防的消息引起了士兵强烈的抵触情绪,习仲勋立即主持召开营党委会,讨论研究利用换防之机举行兵变,并将意见上报中共陕西省委。中共陕西省委同意后,派遣军委秘书刘林圃为特派员,与习仲勋一起指挥兵变。
  1932年4月1日,一营和二营开始换防,一大早,部队经过双石铺村,刘林圃在习仲勋等人的安排下插入队伍,随军前行。4月2日零时,枪声划破两当的夜空,“两当兵变”爆发,经过一夜战斗,集结各连士兵共200余人,“两当兵变”取得初步胜利。当日中午,部队在太阳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尽管“两当兵变”最终失败,但它的星星之火,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西北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凤县革命纪念馆就修建在刘家大院前面,记者采访时,见到省内外不少人在这里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怀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馆一楼大厅,在五星红旗衬托下,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两当兵变”主要领导者习仲勋的雕像威武庄严,让参观者肃然起敬。据凤县革命纪念馆馆长马海燕介绍,馆内展出的许多文史资料十分珍贵。纪念馆展陈面积46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层主要展示习仲勋同志1931年10月至1932年4月期间,在凤县开展兵运、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等革命事迹,以及“两当兵变”主要领导人生平展;二层以革命历史时序为主线,分六个板块展示了“星火凤州”“红军长征在凤县”“工合岁月”“三五九旅突围到凤县”“凤县解放”“走进凤县”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等内容。自从2016年10月开馆以来,每年这里都要接待十几万人次参观学习。
  斗转星移,如今的凤州村与凤县其他村庄一样都步入了奔小康的行列,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大步向前。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之下,一届又一届的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让村子改头换面,呈现出越来越红火的发展态势。
  凤县革命纪念馆离凤州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忠的家只有100米,他从小就是听着“两当兵变”的故事长大的。吴建忠经常带领村“两委”的党员干部去纪念馆参观,他说:“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都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要觉得革命精神离我们很远,这些年在扶贫一线、抗击疫情前沿、奔小康路上发光发热,我们也能成为英雄。”今年2月,村上把村子后山上近一千亩“撂荒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雇了3台挖掘机整修开挖,组织村民栽种了4.5万株无刺花椒树,明后年就能挂果。记者采访时,吴建忠高兴地指着满山遍野的花椒树说:“这些树将来收入的50%会拿出来给村民分红,剩下的50%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备用金。”
  凤县,是一片由英雄谱写赞歌的红色土地,把红色基因融入文明实践,是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的法宝之一。这里的红色文化,代代相传;这里的革命精神,光照后人!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让广大干群有着深深的自豪感,更成为当地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动力源泉。
  4月9日上午,凤县县级四大班子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会的会场搬到了凤县革命纪念馆,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县委书记张扬带头当起了参观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两当兵变”领导人习仲勋青年时期参加革命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张扬说:“近年来,凤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紧扣‘坚持绿色发展、聚力转型突破’总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矿产资源大县向红色旅游名县转型步伐,成功跻身‘中国新能源产业强县’。依托森林覆盖率80.4%的资源优势,凤县一举摘得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桂冠,一批镇村先后获得‘中国生态魅力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国字号’荣誉。”“十三五”期间,凤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累计投入民生资金56.5亿元,实施民生项目970个,被列入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