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渭滨大地万物勃发。一台台不同型号的机器人,装上关节减速器,形如变形金刚,扭动腰肢、挥舞手臂,长袖善舞……这不是科幻片里的桥段,而是秦川集团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提升项目车间真实上演的场景,成为“智造渭滨”又一张新名片。
技改促转型,提升竞争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渭滨区以国际化视野、世界眼光,抢占先机、主动作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化融合”强力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激活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渭滨制造”向“渭滨智造”转变,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目前,全区拥有工业企业1300多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1户,形成机床工具、轨道交通等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和传感器、机器人、互联网、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截至2021年2月,区上承担的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28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到542.6%,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9.5%。
激活资源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抓技改,党委政府舍得投入,企业更应敢于投入。市场竞争激烈,只要看准了的,就要敢于投入,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只会坐失良机,量变积累才会引发质变。对此,区上采用国内外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及辅助设施进行技术改造。那么,渭滨区工业技改创新的底气在哪里?
渭滨区是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的工业要地,工业门类多、种类齐全,配套能力、协同创新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优势。但随着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由于受部分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等因素制约,难以适应新发展阶段,无法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老工业基地,渭滨的转型升级始终绕不开“传统产业”这一课题。企业技改,势在必行。
(下转第八版)
宝鸡石油钢管自动化生产线技改后提质增效 关节减速器技改让机器人更灵活 便携式氧气呼吸器自动化生产线技改后投产 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技改后的生产设备参数 (上接第一版)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近年来,渭滨区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工业技改作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向上争资金、向内挖潜力、向技改要效益,以壮士断腕的信心和决心,整治“散乱污”、清除“僵尸企业”、盘活资源、引资嫁接,帮助企业落实政策、融资贷款、科技创新、引进人才、税收减免等,让企业“轻装上阵”,引导企业互联互通、数据整合、产业协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升级,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构建“百亿企业+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产业梯队。
技改项目好不好,关键在谋划。啥要改、怎样改,资金从哪里来?必须吃透政策、搭建平台、摸清市场需求,精准施策。对此,区上持续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计划,先后成立了宝鸡市传感器企业科协、宝鸡市互联网产业联合会、陕西省传感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渭滨区机器人产业联合会等行业、专业协会,围绕西部大开发、新基建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应对疫情的政策调整,引导企业谋划国家政策支持的技改项目,进行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技术创新。
2020年,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姜谭工业园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于2021年3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帮扶宏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申报中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项目;帮助烽火宏声、工程液压件厂、烽火诺信申报“专精特新”企业,让企业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跃升。中盛防务集团在技改创新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成立陕西省应急与安全技术研究院。为了开发建立校园风险防控云平台,中盛防务3次赴北京,7次下南京,26次奔赴上海、深圳等7大城市,向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寻求技术合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目前,该平台已在烽火中学投入使用。
科技创新勇立潮头破浪行
“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也是企业的“强身健体”之术,资金用在刀刃上,技术改在核心点,只有自主创新,补短板、锻长板,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敏锐抓住产业链断档的机会,补链、强链,抢位、补位、占位,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渭滨区委书记张帆的话语掷地有声。
校企合作抓技改,聚力突破提效益。区上先后与西交大、西工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合作,组建了西工大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渭滨研发中心,指导支持长美科技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每年举办新兴产业政银企对接会,支持企业强化产学研用交流合作。为了解决企业技改融资问题,区上促成邮政储蓄银行、长安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机床工具、轨道交通、传感器等企业授信30亿元,发放贷款23亿多元。
机器人产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企业与宝鸡文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组建了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渭滨研发中心、陕西省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与评估重点实验室、宝鸡市机器人实验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初步形成了软件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整机、配套企业、科研机构等比较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条。
区委、区政府引进浙江万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搭建渭滨智慧工业云平台,一对一走进企业进行平台部署和实装操作300余家,对有需求的企业派专家现场诊断42次,并为企业出具各种技改设计方案60份。立邦软件公司依托信息化先进技术,先后为秦机、烽火、凌云等大中型企业会诊号脉,系统进行改造服务,提升企业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水平。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渭滨研发中心借助科研力量,为秦川集团、安元智能科技、思迈龙科技、捷泰科技等企业,在产品开发、工艺改造等方面进行技改创新,提升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率。
长美科技公司在企业技改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聘请国家“千人计划”学者胡国华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更新生产设备,自主研发了系列轨道交通减震降噪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高铁、地铁线路,获评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高速精密机床数字化正向设计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4项新技术、新工艺分别荣获陕西省2020年“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万物互联、传感先行”。经省发改委批准,以渭滨为主成立“陕西省传感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聚合传感器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46家。其中麦克传感器在新三板挂牌,产品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借力“宝鸡西工大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中电49所智力团队,加快传感器孵化平台、研发平台、测试平台建设步伐,指导秦川宝仪、宝成航空、麦克传感等传感器企业,提升生产工艺标准化,奋力向“西部传感器之都”迈进。传感器企业科协先后开展6次技术对接会,成功解决了宝石机械传感器技术难题。
如今,铁路道岔、机床工具、石油钢管、真空灭弧室、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压力传感器等20多种产品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目前,全区拥有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5个、省市级技术研发机构39个。
彰显优势打造加快发展新引擎
“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命根子’,更是企业持续提升竞争力的‘杀手锏’、搏击市场的制胜法宝。只有通过一个个具体技改项目抓落实,干一项成一项,抓一件成一件,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才能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向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渭滨区区长刘方斌说。
技改创新,让企业焕发生机。区上先后促成宝光集团和秦机合作,开展智能电力改造,促成新福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宝成航空、宝鸡力兴钛业及永联钛业的合作,以及促成宝成航空融合宝鸡多家具有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技术优势的企业,共同开发“民用飞行环境安全监视系统”。
“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升级。区上稳步推进5G网络与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实施工业互联网“入车间、连设备”专项行动,推动企业生产设备、装备上云,实现生产与管理资源优化、数据集成共享;支持清姜路电子工业集中区5G+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示范建设。通过技改,建成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实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高端装备企业由“单一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变。
延链延出新活力。区上抢抓宝鸡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机遇,健全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宝石钢管输送管智能化改造、宝光电器真空灭弧数字化生产线等23个延链技改项目,大力推进秦川机床高端智能齿轮机、中铁宝桥道岔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等16个延链扩能项目,建成机床工具产业园、凌云电子产业园,促进企业“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深入开展“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行动,突出百亿企业、规上企业、小微企业梯次发展,打好“稳规进规”组合拳,支持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不断壮大六大传统产业集群。
强链强出新动能。区上紧扣产业链现代化,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西部“传感器之都”。实施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承办传感器产业发展年会论坛,建成西部传感器产业园,实施方芯电子半导体封测、麦克传感器技改搬迁等项目,打造全国领先的传感器产业基地。支持长美科技减震降噪新材料数字化工厂建设,推动中投天津绝热智能管道、天联汇通新材料应用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六环传动高端机床设备制造、中航宝成伺服电机、思迈龙整装机器人扩能升级,建设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促进四大新兴产业裂变融合、能级提升。
变则立,不变则废。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今年以来,渭滨区连续出台《关于深化“三送一解”活动,强化联企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解难题)、《“三争三比”活动实施方案》(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比体量、比进度、比位次)、《“夺争树”和精彩计划实施方案》(夺优秀、争先进、树品牌,个人出彩、工作多彩、渭滨精彩)、《关于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项目建设的十条措施》等文件,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和培育更强的新动能。实践证明,只有借科技之力,传统产业完全可以新的姿态立于经济大潮的波峰浪尖,才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
“富强渭滨”孕育梦想,“智者渭滨”成就精彩。当智能化赋能制造业,无异于插上腾飞的翅膀。渭滨工业技改将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筑牢根基和底盘,乘势腾飞起更多的“白天鹅”,培育出更多的“千里马”,奋力交出“为渭滨强起来担当、为百姓富起来奋斗”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