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文化周刊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专 题
标题导航
|
非遗进校园才俊出少年
威风战鼓进校园传承文化展英姿
为20万件红色藏品代言
两位老人爱竹编万件作品展才情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非遗进校园才俊出少年
晓燕
传承的意思是传授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有着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当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危、衰退,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机。为了深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让非遗进校园成为近些年较为普遍的做法。从最初的传播、鉴赏层面,逐渐向技艺、技能的传承等实践层面转化,在青少年当中的认同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威风战鼓第五代传人荔改朝去世了,他的儿子荔振兴接过了传承的重任,但是一门技艺的传承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家族,最终可能有传不下去的一天。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并愿意学习和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并发扬光大的一项很要紧的事情。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上蕴含着巨大而持久的创造未来的力量,“非遗进校园”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不仅有助于广大青少年认识非遗,增强他们保护非遗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下根,推进非遗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眉县,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授技艺,让非遗有效地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实现了非遗保护与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有机衔接,既有助于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更实现了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继承与发展。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