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唱支山歌给党听”
祭英烈学党史践初心
石碑之上看先德
纪念明代“武略将军”葛荣
一个女人拯救了一个家族
翁同龢题字的旌表节孝碑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扶风县天度镇西权村节孝碑:
一个女人拯救了一个家族
本报记者巨侃
扶风县天度镇西权村的37户、百余口权姓人至今忘不了一个女人。大约200年前,这个女人以罕见的勇气和超越常人的付出,拯救了一个家族岌岌可危的命运。
故事要从一座清代节孝碑说起。
大约在清朝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村民权新春家和其堂弟家先后各生了两个男孩,不料,厄运接踵而至。
先是堂弟夫妇双亡,撇下两个孩子和一对年迈的父母。新春夫妇毅然收养两侄,又奉养了叔父叔母。但没过几年,权新春与妻子韩氏又相继不幸,撒手人寰,身后留下了四个病弱的老人(包括权新春父母)和四个幼小的孤儿。
一边是垂垂老者,一边是待哺幼儿,青壮年全部离世,权家人的命运走到了危险的关口。就在这时,韩氏娘家一个未出阁的胞妹(以下称韩夫人)挺身而出了。
她冲破重重阻力走进权家,跪在姐姐的灵位前绾髻起誓,愿从此接替姐姐的未竟之业,以养母的名分,为权家守节守孝,养老育儿,终身不嫁。
她果然践行了誓言。数十年来,她用孝心送走了四位老人,用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爱心关照四个孩子成长,使权家后继有人,转危为安。
四个儿子“国兴”“国隆”“国昌”和“国盛”个个德才兼备,尤其是次子中清(国隆)后来考取了功名,在陕西省府农政司任职。他的这一脉开枝散叶,其子辈出过贡生,孙辈出过名医,传至现在已是第十代百余口人了。
为报答养母,中清兄弟四人携子孙具名,将母亲的事迹上表朝廷,请求旌表。据说道光皇帝阅奏后大为惊奇,称此种节孝非一般可比,此女真乃贤女也。于是下诏:钦赐韩夫人凤冠一顶,霞帔一幅。为旌表韩夫人之大义,钦命文渊阁大臣为她竖起一座圣旨节孝碑。
“韩夫人是我们村权姓人的亲人、恩人,没有她就没有我们权氏家族的繁荣。”61岁的西权村村民权云成说,圣旨节孝碑自上世纪60年代被推倒后,频遭迁动,伤痕累累,后被迁移至村口西边妥善保管。后来,权姓后人将老碑重新描刻,并于2010年农历二月廿一复立于村口。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