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今年的年算是过完了。春节是老祖先留给中国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忙碌了一年,踏踏实实坐在老人跟前,跟他们唠唠嗑,那些沉淀着千年智慧的“老话”“老道理”:生活经验、治家格言、为人处世、生存法则……从老人的口里娓娓道出,似品茗,似饮酒,让人细细琢磨,回味无穷。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听着“老话”长大的。不知你发现没有:很多你曾经试图颠覆了的“老话”,到一定年龄时,发现说得很对;有的“老话”虽然过时了,但却是历史的镜子,让我们能对照古今;有的“老话”则历久弥新,散发着新时代的光芒;有的“老话”貌似互相矛盾,细究却各有所指……如今的我们,应该好好品味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文化遗产!
老话里的"财富观"让当代人反思
过去西府农村有句老话:“未穷先穷,永世不穷;未富先富,永世不富”,还有一句是“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如何变得富裕,如何避免贫穷,我们的祖先已经用人生经历给我们总结出了很多大智慧。
前句老话的字面意思是:在没穷之前,先学会过穷日子,那么这个人家永远都不会变穷。反之,不是富人,偏要过富人的生活,那么这个人家永远都不会变富。个人理解就是提倡过节俭的生活,让自己保持一种努力赚钱的状态,如此消费水平下降,赚的钱就能攒得多了,日子就会一步步向上走,越来越好。
后句话的意思是:富贵是从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而有些人穷是因为不会精打细算造成的。现在有人一直相信“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但是现实中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呢?除了中彩票,有谁见过一夜暴富的情况。
现实中,很多老年人对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咂舌”:明明没什么钱,但总是潇洒地只过今朝,哪怕信用卡透支,也要去追求自己够不上的奢侈。各种信用卡、小额贷款,连支付宝和微信都可以借钱了,当借钱变成一件简单的事,花钱也变得很随意了。有人说老祖宗的智慧已经过时了,人生短暂,要活在当下,享受人生。而且能花就能赚,消费也是赚钱的动力,不然一味地节省又有什么意思!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逻辑,老话有老话的道理。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凡事讲个度,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你的能力和你的消费匹配最好!
老话里的“处世观”指导人生修为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谓“老人言”,包括个人修养、人际交往、立家立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文字、口碑、家训等方式代代相传,可以说是祖先用自己的血泪抒写的对后人的忠告、箴言。不少“老人言”,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好比黄钟大吕,充满时代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比如说:“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意思是:宁愿穷困潦倒,也要保持人格的正直,不要想着搞歪门邪道谋取财富。我们在追求名利的时候,该有所取舍,有些东西本就不是你的,就莫去强求。这样即使人生有所缺憾,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人就应该如此。
比如说:“人在苦中炼,刀在石上磨。”
意思是: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炼,才能成长、成熟起来。出身不能自己选择,但路可以自己选择。只要有力气就不会饿死,不要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比如说:“不要骑两头马,不要喝两头茶。”
现在有的人为了名利,不顾道德底线,混迹在人群的两端,做着左右逢源的事情,但最终惹来一身骚。人要有立场和原则,不要想左右逢源,里外做好人。
比如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这是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撰写的一副对联。无静气,难以成大才、办大事。圣贤之人,越遇大事,反能心静如水。静气源于定力。
比如说:“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棵卑微的小草生命都不卑微。这句话简直就像祖先在隔空向我们呐喊:努力吧,励志吧!
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伦理,许多很经典,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坐标,从中受到一些启迪和指南。
老话里的“生意经”也很智慧
“做好生意三件宝,人缘门面信誉好”“遍地出黄金,就怕不用心”“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西府农村的俗语老话,很多都是关于生活之中的常识,有的俗语历经多年,搁到现在依然发挥着作用;也有一些俗语老话,现在看来虽已过时,但就像一面照耀历史的镜子,反映了那时人们的生活智慧。
比如,有句顺口溜叫作:早买酒,晚割肉,没有太阳买豆腐。教你购买这些物品要掐着时间节点去。因为过去卖的都是散酒,商家为了多赚钱,会在剩下的酒里面掺水,所以要赶早去买酒。
相反,买肉不能去早,因为过去卖肉跟现在不一样,过去都穷吃不起肉,肉卖得慢,每天就会剩下一些肉,第二天继续卖,把剩肉卖完之后,再卖新鲜的,所以买肉要晚点去是避免买到昨天剩下的肉。“没有太阳买豆腐”意思是要赶在阴天买豆腐,因为豆腐怕太阳晒,太阳一晒豆腐就会变馊。
当然现如今购买这些东西,是无须考虑时间的,基本上随时买都有新鲜的,这句老话虽然过时了,但旧时人们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精神内核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再比如,西府有个做生意的俗语:“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意思是不去百里外贩卖木柴,不去千里外贩卖粮食。木柴和粮食本就不是高利润的商品,如果舍近求远,去更远的地方贩卖,虽然拓展了客源,但也大大增加了商品的运输成本。成本升高之后,利润减少,即使销售量再高,也是得不偿失。这句老话告诉现在的创业者少走弯路。
老话里的“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俗话说,礼轻情意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貌似对立矛盾的老话,网上还有人把这些老话编成段子来搞笑,博取一些流量;有人甚至怀疑古人只有功利没有思想。其实非也!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没有绝对的死理,这就是辩证思维。所以,没有必要纠结。
比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是指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有时候好像是一筹莫展,无路可走。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气馁,不要绝望,总能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车到山前必有一条可行的道路;而“不撞南墙不回头”,是说这个人好认死理,自身缺乏相应的变通能力,还不听别人的劝说,也就是一条道跑到黑,真正的失败了,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才承认自己错了。
比如“人不可貌相”,是说要注重内在的东西,不能低估任何一个人;“人靠衣裳马靠鞍”,则强调外在的美对社交的积极影响。老祖宗在提醒我们:出去办事,要把自己拾掇一下,女孩子化点淡妆,男人起码要穿戴干净,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自己也有自信嘛!
再比如“礼轻情意重”,这个“礼”指礼物,礼物虽然很小、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礼多人不怪”的“礼”指礼仪,本意为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而非送礼多人家就不怪罪。
稍作分析我们就发现,看似前后矛盾的老话,其实是各自的关注点不同、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树立全局观念,将哲学上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如此而已。插画陈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