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湖北保康:
以文化人美丽乡村成色更纯
  “你拍一我拍一,孝敬老人应该的;你拍二我拍二,团结友爱好伙伴……”刚刚过去的元宵节,湖北省保康县城关镇刘家坪村的文艺演出上,童谣、花鼓戏、广场舞等节目轮番上演,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那挂在村民脸上的笑容烂漫似山花,恰是乡村振兴的最美注脚。
  “节目都是农民自己排的,很贴近农村生活。”谈起这台热闹的演出,刘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智文满脸自豪,“小康不仅有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仅是唱唱跳跳、写写画画,更重要的是让农民有新形象,有精气神。”
  保康地处荆山腹地,尽管偏远,但这里的农村生活却自在欢愉。在轻松的氛围里,文化小康的思想浸润着百姓心田。
  “村里建了一个小广场,大家跳舞再也不用愁了!”尽管天气有些寒冷,但在醉人的音乐节拍中,刘家坪村文化活动广场上,村民王智翠跳得正欢。曾是贫困户的她,近些年来在扶贫政策帮扶下,开起农家乐,走上了脱贫致富路。生活变好了,她迷上了广场舞,不过一度让她烦心的是,村里没场地,想热热闹闹跳舞,只能步行到镇上的广场。
  如今村里早已有了村民享受文化生活的“小天地”。在文化书屋读书,在排练室跟着老师跳舞,去电子阅览室听故事,村民们有着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娱生活。不同年龄、不同爱好,各有归属。
  “村里说长道短的少了,打麻将的少了,村民们的生活富足了,脑袋也富足了。”王智翠说,以前,经济贫困的同时,文化生活也单调,除了聊天,就剩下打麻将了。
  “十三五”期间,保康县全面启动“文化小康”建设,全县257个村、社区在文化活动场地建设上,有了统一的标准:每个村、社区都建成一面文化墙、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化广场、一套体育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健身器材、一个大戏台。
  有了场地、器材,还得靠文化活动浸润群众心田。除了群众自发的文娱活动,保康县积极引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保康,“道德讲堂”“农技云课堂”“四点半课堂”等文化活动,遍布城乡。线上线下同时讲,理论宣讲、百姓宣讲一起讲,典型宣讲、政策宣讲结合讲,领导干部、身边典型现身说法讲……推动着新技术、新技能,好家风、好民风在农村落地,让美丽乡村的成色更纯。
  “本人连续担任村干部30多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值得子女们向我学习……”曾任村会计的田启武家的家史册上,家庭家族典范一页浓墨重彩,苍劲的钢笔字分外醒目。
  这是刘家坪村“家风文化工程”的内容之一,全村152户家庭都建了“家庭档案”。“好的家风关乎子女的成长和品德培养,影响几代人。”田启武家的家史册是全村首个基本编写完成的。作为执笔人,田启武说,不求后辈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要恪守崇德向善的家风和谦逊恭敬的家训。
  “国有史、地有志、族有谱,家也要有档案。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谈起建立家史档案的初衷,王智文这样说道。
  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嵌入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谁能想到,几年前这个村子还是垃圾遍地,苍蝇满天飞。为此,村里制定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规范卫生习惯。”王智翠说,村里还利用寒暑假召集全村中小学生参加村级道德培训班,如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村民的习惯,每家每户每天都自觉打扫庭院和门前公共区域卫生。得益于环境改善,村里游客也越来越多,带动了村民致富。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从自身做起,以家风化民风,以民风促乡风,农村生活会更加幸福安定。”王智文信心满满。
  (据新华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