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林 ◎裴兴斌 ◎韩正强 牛是人类的好伙伴。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以农耕立身,繁衍发展,离不开牛,也对牛非常喜爱。宝鸡是炎帝故里,炎帝神农在此创制耒耜,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帝王世纪》载,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这样的描绘充满神话色彩,但将牛的形象与英雄先祖联系在一起,也说明牛在古人心中的形象是高大、有力而崇高的,炎帝神农一族的生产生活与牛密不可分。
从古至今,牛耕田、拉车、拉磨、当坐骑……为人类立下了大功劳,可谓劳苦功高。牛也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爱牛也爱画牛的著名画家李可染,在《五牛图》上题写的语句,比较全面地写出了牛的可贵品质。
当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让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是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九三二年,鲁迅先生作了一首题为《自嘲》的诗: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对敌人横眉冷对,为人民俯身做牛,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之情跃然纸上,让我们对他的自述——“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有了更深的理解。
“孺子牛”典出《左传》。《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非常爱荼,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荼牵着玩。不巧荼跌了一跤,因此扯掉了景公的牙齿。清朝洪亮吉《北江诗词》卷一引钱季重诗:“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这里的孺子也是小孩的意思。到了鲁迅先生这里,“孺子牛”的意谓,才从为小孩子当牛嬉乐升华为躬身为劳苦大众服务。
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孺子牛精神共产党人代代传承,张思德、焦裕禄、雷锋、孔繁森、张富清等就是不同时期共产党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对发扬孺子牛精神特别重视。2014年10月15日,他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语重心长地说:“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时提出“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的号召。在新年来临之际,这个号召,对人们是巨大的鼓舞。
牛,陪伴着我们走过无数春秋。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在牛年,愿我们每一个宝鸡人都牛劲十足,努力发扬孺子牛精神,在为民服务中体现自己的担当和人生价值。
牛年话牛,必说“拓荒牛”。拓荒,就是开荒,喻指从事新领域的探索、研究。“拓荒牛”就是开荒牛,是“吃苦耐劳、肯干实干,不空谈、重行动”的化身,是改革开放中创业者的象征。由于“拓荒牛精神”备受国人推崇,深圳市、中国政法大学等地相继推出了拓荒牛雕像,激励人们开拓创新、积极进取。2013年7月31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漫画作品《中国梦牛精神》。同年,这幅漫画被中央文明办配诗“铁骨响铮铮,奋蹄自有神,我是中国牛,天地任我行”而广泛传播,激励了无数改革者、拓荒者、闯关者、先行者、建设者。
在中华大地上,“拓荒牛精神”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有“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北大荒创举,更有农垦人“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伟大壮举。作为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宝鸡亦不乏“拓荒牛精神”。神农尝百草,炎帝教民稼穑,播下了农业文明的火种。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阵,发明“木牛流马”运送粮草。而“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宝鸡承接大批西迁国企,宝成铁路贯通南北交通,无不是“拓荒牛精神”的现实体现。近年来,一批大国重器蕴藏着“宝鸡创”“宝鸡造”“宝鸡智”的能量,一批宝鸡经验为全国贡献了“宝鸡模式”、提供了“宝鸡方案”,宝鸡是全国支撑绿色发展型创新型城市,强大的经济活力让宝鸡多次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
我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重要的是着眼当下、面向未来。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全国一盘棋、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宝鸡倾力追赶超越、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我们都要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如果把这种时代精神具体化,就是发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敢走没走过的路,敢拓没垦过的荒,奋楫争先不停歇,勇当时代弄潮儿;就是发扬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以“法无禁止皆可为”作为开展工作的行动标尺,勇涉险滩创新路,善吃螃蟹辟蹊径,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以守维成则成难继,因创兴业则业自达。”任何一项事业都不能靠守来维系,愿376万西秦儿女,人人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砥砺于万千荆棘中杀出血路的勇气、从无到有开天辟地的魄力、不畏险阻矢志奋斗的定力,在新征程中行稳致远,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业绩。
十二生肖中,牛没有虎那么威风凛凛,也比不上龙气宇轩昂;没有猴子那么机灵活泛,也没有兔子那么乖巧可爱,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却对牛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说哪个人厉害,称作“牛人”;赞美谁身体强壮,说“牛高马大”;比喻人爱读书,称“牛角挂书”;连拜年时祝福别人事业发达,也说“祝您牛气冲天”。牛年说牛,在过去几千年中,牛是人们的主要农耕工具,它脾气温顺、坚韧耐劳、辛勤耕作,所以在“六畜”中,人们最钟爱牛。慢慢地,大家把那些吃苦耐劳、不计报酬、默默奉献的人称作“老黄牛”。对这种人,人们充满尊敬。前不久,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党全国发扬“三牛”精神,其中就有“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关中地厚,耕作繁重,饲养黄牛多。而“八百里秦川”黄牛,是黄牛中的良种,故而“秦川牛”在国内外很有名气。西府农家不少人家都养黄牛,村村都闻黄牛“哞哞”的叫声。当然,马、骡子等“大牲口”也有,但不是家家都养得起的。没有高粱、黑豆等“硬料”,“大牲口”便浑身没劲,干活使不上力气。可是黄牛,它不嫌家贫,不挑草料,就算没有硬料吃,扔几把干草也吃,好养活。无论吃得好与坏,黄牛照样负重前行,就是老了,它依旧埋头犁地,无怨无悔。所以,老黄牛是西府人的命根子,就算现在“铁牛”取代了黄牛,但以黄牛命名的地名依然在,听起来仍然那么亲切。太白有条河流叫“黄牛河”,有汉江北源之称。凤县有黄牛铺镇、黄牛铺村,还有黄牛咀村,其他县区叫黄牛沟的也不少。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现代诗人臧克家写的诗《老黄牛》。从牛上升到做人、做事,“老黄牛”成为一种品质、一种文化,乃至一种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前行。民兵训练中,地雷即将爆炸时,革命战士王杰为救周围的人,飞身扑雷,壮烈牺牲。人们在整理他的日记时发现,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革命战士……要具备‘老黄牛’的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精神。”“人勤一世千川绿,牛奋四蹄万顷黄。”无论是家庭建设,还是社会事业发展,都需要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人常说勤劳致富,勤劳就是要像老黄牛一样踏实肯干、坚韧耐劳,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而社会的发展,没有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是不行的。新中国成立伊始,可谓一穷二白,第一口油井出油、“两弹一星”的研发、神舟飞船上天等等,都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干出来的。广大党员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一心为民,涌现出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一批深受群众爱戴的典型,“老黄牛”成为老百姓心目中优秀党员、干部的代名词。
岁月荏苒,进入新时期,人们生活富裕了,但少数人不愿意做艰苦奋斗老黄牛了,生活过分注重享受,出门开好车,吃饭讲排场,造成了很大浪费。一些人受不了苦,干事时,等条件提要求,条件不好不愿意去,要求没达到,工作打折扣。甚至还有个别人认为现在网络时代,技术、资金、机遇最重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期,实现中国梦仍然要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我们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去干去追;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新期盼,需要我们实干和奉献;就连个人和家庭梦想的实现,依然要靠实干。
新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在努力奔跑的过程中,不忘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收获新的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