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好家风是幸福密码
——记“陕西省第二届文明家庭”何清江家庭

  本报记者王玲
  “上梁立得正下梁不会歪……”1月15日,在岐山县农村公路管理站家属院,88岁的何清江老人指着客厅里的“家风铭鉴”给记者介绍。“针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我结合我们家的情况,把过去一些老话归纳总结成我们的家风,让家风上墙,给儿孙们警示教育,与大家共勉。”
  何清江的家不大,但是整洁干净。一进门,就能看到墙上挂着的各类荣誉证书、奖牌、奖杯及前段时间刚刚领回来的省级文明家庭的牌子,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挂着楷书的“家风铭鉴”及全家福照片。
  一旁的岐山县凤鸣镇凤鸣西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康小莉说:“何叔一大家子关系亲得让人羡慕,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妯娌之间,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才是真正的自家人。别看何叔年龄大了,社区有啥事总是积极参与,去年疫情防控时,他专门跑到社区捐了500元。”
  人世间,亲情是最真最美的感情。在这个家里,亲人之间的和睦融洽、互敬互爱时时刻刻感染着记者。
  “我从17岁进何家的门,到现在我们两个没有吵过一句嘴。”84岁的老伴杨凤莲说这话时,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爱人深深的情意。何清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出嫁后,两个儿子一直没有分家。在农村老家,兄弟两个住一个院子;搬到城里后,一大家人吃的是一锅饭。如今,这个当年两个人的小家已经成为四世同堂、15口人的大家庭。
  在家庭事务上,兄弟两个从来不分彼此。小儿子生病,大儿子请假领弟弟到西安看病,全程陪护直到痊愈出院;大儿媳妇在杨凌做完手术后,小儿子两口专门把嫂子接到岐山精心照护。大儿媳妇单位组织出游,她专门带上何清江老两口,“我有一年生日就是跟着大儿媳在海南过的,整个旅游团的人都给我送祝福,太高兴了!”何清江说。杨凤莲喜欢吃外面的饭,小儿子两口每周都开着车带老人在周边旅游、吃些老人喜欢的农家饭。在哥哥们顾不过来时,女儿女婿就过来照顾老人、孩子,女儿虽然家庭境况一般,但是在给父母和侄子、侄女花钱时从来不含糊。
  小儿子何文博对记者说:“从小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就比较严,违法乱纪的事情绝对不能干。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在工作中,能多干尽量多干,能帮人的时候尽量帮些。所以,我们兄妹三个从来不计较,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
  何清江老家在农村,在村里,他们乐善好施,谁家有困难都鼎力相助。现在虽然搬到了县城,但村里人只要有事,何文博都开车回去帮忙。“我爸说了,根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走哪都不能忘本。”何文博说。
  除此之外,何清江一家人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参加义务献血、慈善捐款等活动。去年,何清江一个人就捐款3200元。
  这些年,何清江家先后荣获岐山县“好家风示范户”、岐山县首届文明家庭、宝鸡市文明家庭、陕西省文明家庭等称号,他自己也获得“宝鸡最美老人”称号。
  在何清江的床头,贴着他用毛笔写的“福寿常春合家乐、家风文明万事顺”。文明,是他们家和谐的音符。
  采访的最后,何清江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这个社会才能和谐。我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幸福和谐,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安定!”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