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让百姓脸上绽放幸福的笑容
——渭滨区2020年精准发力持续改善民生工作回眸
    水在城中的美丽景色

    生态美景秀丽如画

    居民跳起欢乐广场舞

    辛勤园丁为贫困学生送教上门

    相家庄中学学生营养餐用餐现场

    疫情防控演练核酸采样现场

    烽火社区居民插花培训

    欣欣向荣的生态家园

  本报记者庞文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翻开2020年渭滨区民生成绩报告单,让人眼球为之一亮:决战脱贫攻坚,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218%;疫情防控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病例流调、采样任务占全市的47.5%,位居县区之首;清姜河成为全省唯一推荐参加全国“最美家乡河”评审的河流……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渭滨区委书记张帆说,在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渭滨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老百姓带着幸福的笑容奔向小康新生活。
  攻坚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了不让一个老乡掉队,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渭滨区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决战之势,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实施扶贫项目59个,新发展特色产业3100亩,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3919元增长到2020年底12455元,增长218%。
  “四个覆盖”促提升。发展产业是拔掉穷根的根本举措,区上相继建成玫瑰园、樱桃沟、花椒岭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贫困村特色种植全覆盖;为贫困户每户提供6个蜂箱和4个蜂群,委托企业、养殖大户或合作社代管代营,实现中蜂养殖产业全覆盖;建成枣园村500千瓦联村光伏发电站,将股权量化到了11个贫困村,实现贫困村光伏产业全覆盖;建立示范引领、合作经营、参股分红等利益联结帮带机制,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
  “五个精准”稳岗位。区上针对疫情造成的贫困劳动力务工难,做到精准摸排、施策、培训、服务、帮扶“五个精准”,安置就业6000余人,2590户有劳动力贫困户均实现一人稳定就业。
  “五三五”体系防返贫。出台《渭滨区户分五类动态监测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构建户分五类精准施策、三重监测动态帮扶、五项机制长效保障的“五三五”体系动态监测,化解了26户脱贫监测户和25户边缘户致贫返贫风险。
  长效机制衔接乡村振兴。区上健全产业带贫益贫利益联结机制,易地搬迁既挪出“穷窝窝”又鼓“钱袋子”,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健全基础设施管护机制,选聘管护员300多名,对农村道路、广场、路灯等基础设施常态化管护;健全扶贫资产管理机制,对财政、行业的扶贫资金规范化管理,防止“跑冒滴漏”,让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高家镇水泉路村贫困户刘林太说:“过去,家里穷得叮当响,愁得人干啥都没心思,多亏扶贫干部鼓励,让我栽了6亩多葡萄、樱桃,年收入2.6万元。我的心劲大了,农闲时,和妻子叫了几个小工,到城里搞粉刷,2020年,粉刷房屋30余套,收入10多万元。”刘林太说完,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阻击战疫情防控打硬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宝鸡主城区之一的渭滨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打了一场硬仗,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区疾控中心全体党员立下“军令状”,疫情不退誓不收兵;筹建医学隔离观察点、外来人员留观点等,从决策到建成一天完成,彰显了渭滨速度;石鼓镇卫生院全院40多名医护人员递交集体“请战书”,申请参与流调等工作;流调组人员24小时全天候待命。当接到疑似病例报告后,流调人员立即进入感染病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判,为快速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例密切接触者及时处置疫情提供科学依据。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疫情防控中,渭滨区的病例流调、采样任务占全市的47.5%,位居县区之首,实现零确诊、零感染。2020年底,渭滨区承办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员核酸采样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检验了指挥机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提升了医务人员应急处置水平,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奠定了基础。
  持久战久久为功惠民生
  “百姓利益无小事,件件实事总关情。”渭滨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方斌说,增进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区上在医保、就业、生态等改善民生持久战中,久久为功,办成了一件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社保扶贫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教材。
  ——织密医保“健康网”。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区医保局党组整合医保中心和合疗办,组建区医疗保障经办中心和大病医疗保障服务中心,持续擦亮“‘渭’您服务”品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在辖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2020年全区参保人数20万人,参合率99.9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参合率100%,有效降低了城乡居民和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
  ——夯实民生之本。在“六稳”“六保”工作中,区上把握城市近郊农村的区位优势,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稳住民生基本“饭碗”。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32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以内,成功创建1个区级和7个镇街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87万元,帮扶45人自主创业。
  ——持续改善城乡环境。为了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姜城堡城改加力提速,完成了渭工路19号院等28个老旧小区改造,宝鸡“西大门”标志性工程——巨福路全线贯通。经二路街道新建路社区建成首个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保健理疗、文化娱乐、陪医代购、家政维修等20多项专业服务。
  ——做大教育民生蛋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区上多措并举,搞好教育,投资约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8300个,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让9.6万贫困家庭学子享受教育红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区上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分散燃煤锅炉全部“清零”,175家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迈出新步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4天,位居城区第一。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演河湖长制,完成渭河滩区1500亩生态治理,整治入河排污口13个。
  清姜河是渭滨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区上把清姜河作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强化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源头治理,实施截污、河道疏浚和河堤治理工程,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执法,相继建成长岭怡馨园等8个绿色生态公园。近日,清姜河成为陕西省唯一推荐参加全国“最美家乡河”评审的河流。这标志着渭滨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张帆说,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全区上下要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以只争朝夕的姿态、真抓实干的心态,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百姓幸福更有质感,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争当新时代追赶超越排头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