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追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辉
  本报记者孙海涛
  回忆起关于扶风县午井镇吕家庄村王辉的采访经历,三个场景令人泪目:
  第一个场景,2月18日下午,王辉家中,3岁的女儿执着地满屋寻找爸爸,最后只找到了花环前端放的遗照……
  第二个场景,2月19日傍晚,强家沟村一名村干部陪着记者到王辉车祸现场采访,嘴唇哆嗦着回忆起王辉喷药车侧翻时的场景,却忽然抱住头蹲下身大哭起来:“我救不了他啊!”……
  第三个场景,2月21日上午,王辉下葬之日,凛冽的寒风中,王辉的战友们“啪”地一个立正,干部们肃立着,乡亲们啜泣声再也压抑不住,逐渐变成了号啕大哭,哭声震动山野,惊得鸦群四散……
  大疫来袭,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担当。几天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跑遍了王辉生前驾车喷药的吕家庄村、高望寺村、强家沟村、小寨村这四个村庄,心头始终萦绕着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毫无疑问,王辉的逝去是真正的“重于泰山”。
  想还原“重于泰山”的王辉,记者肩头同样有千钧重量。知易行难,如何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王辉,必须在采访中做得细些、细些、再细些。
  王辉“自带方便面”喷药的细节,是车祸现场村民含泪所见;他双手被消毒液腐蚀脱皮,是同村村民回忆叙述;他衣袖上那枚疏通喷嘴的钢针,是战友为他换寿衣时摸索而出……当一个个细节被挖出来、串起来、立起来,王辉生命的最后时刻,最终被浓缩在了那篇《战“疫”中那一抹最灿烂的光辉》特稿中。
  王辉的事迹,之所以“重于泰山”,关键是这位27岁的退役军人,以朴实无华的行为,撞动了一个时代的关键词——担当。这份担当,让不少人为之汗颜,也让无数人为之思考,为之心生敬意。担当二字,确切说来,并不在于一个人的身份、学识、财富如何,而与人之品格、胆魄、德行息息相关。在抗疫的关键时刻,王辉心中想的,不是自己温暖的小家,而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敢于主动请缨,在真刀真枪中磨炼品质、塑造价值,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份担当,正是“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最好诠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