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生态环境•广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成语里的秦人故事
温润如玉骁勇秦师竟是谦谦君子?
秦智虞愚体现出大秦气度和胸怀
土壤细流以博大胸襟成就大秦之业
秦镜高悬溯源判案公正的传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土壤细流以博大胸襟成就大秦之业
本报记者张琼
“土壤细流”出自秦国名相李斯,李斯在《谏逐客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土壤细流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物不断发展,能汇聚成大力量。
“土壤细流”典故是如何来的?韩国忌惮秦国强大的实力,实施“疲秦之计”,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拖延秦国东征。当郑国渠修建完成一部分时,韩国疲秦之计的阴谋被秦人识破,秦国宗室大臣认为客卿来秦,大多是为母国谋利益,不可靠,提出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下《逐客令》,预备将六国客卿统统逐出秦国。
当时,六国客卿遍及秦国朝野,楚国人李斯也在客卿入秦被驱逐之列。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劝阻秦王不要驱逐客卿。李斯举例说,过去秦穆公求贤,从西戎得到由余、从东边宛地获得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个人都不是秦国人,但秦穆公重用他们,君臣合力,吞并国家二十多个,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秦惠王重用张仪,秦昭王信任范雎,这些秦国君王都依靠客卿,建立了大功勋。如果驱逐有才客卿,就是把利器递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在《谏逐客书》后半部分,李斯用“土壤”“细流”来讲道理,他认为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秦国的成功,就在于海纳百川,异国人才为秦所用。所以,秦国应继续保持以往博大宽广的纳才胸襟,这样才能成就大秦霸业。这一篇谏文有理有据,打动了秦王嬴政,秦王收回逐客成命,恢复了李斯官职。
这段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李斯列传》中,使得时隔两千多年我们仍能看到这篇精彩的谏文。土壤细流看似微小,但它不断地累积、发展,就能成就高山大海。这个成语与秦的崛起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秦人从最初周天子的养马人,一代代的功劳累积、一步步的事业发展,历经数代秦国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六国。大秦崛起的过程正如一把把土壤堆积成大山、一股股细流汇聚成江海,终成浩荡之势。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