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一个农民的科技人生
本报记者徐红斌裴兴斌刁江岭
    罗全勋观察桃树的出芽情况本报记者裴兴斌摄

  冬至都过了,罗全勋依然忙得像个陀螺。2000多亩水蜜桃园要打理,省内外许多农技培训班邀请他讲课,两项最新发明成果要申报国家专利……
  今年53岁的罗全勋,是陈仓区贾村镇桥镇村人,他手握7项国家农业科技发明专利、10多项实用新型技术发明成果,是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于一身的农民。之所以太忙,是因为群众离不开他!
  自学成才泥腿子走上科技路
  上世纪80年代初,还在上高中的罗全勋,节假日去同学家帮忙采摘苹果。同学家的苹果是采用新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第一次吃到那么香甜的苹果,又见证了丰厚的经济收入,让罗全勋见识了农业科技的威力。
  自那以后,罗全勋有事没事就跑到苹果园,看农技人员给果树剪枝、施肥、打药,他还把攒下的零花钱拿来订阅园艺杂志。一来二去,罗全勋耽误了学业,没能跨进大学校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罗全勋决心通过学科技、用科技,为自己的人生蹚出一条路子。他在学术杂志上看到日本的矮砧苹果技术非常超前,便与朋友承包了100多亩耕地尝试种植。然而,几年后挂果,却因不适合市场行情而赔了个底朝天。
  挫折并没击倒罗全勋。“酸枣接大枣,枫杨接核桃,满山变成宝。”一天,电视剧中的这句台词,启发了罗全勋的思路。他试着用枫杨做砧木嫁接核桃苗,经过两年多的反复实验,成活率居然超过80%。有人据此写成论文发表在《西北园艺》杂志上,引起广泛关注。2000年,罗全勋先后被宁夏贺兰春园林公司、宁夏土特产公司高薪聘请为技术员。
  在宁夏,被聘为技术员的罗全勋全身心钻研农业科技,他用四年时间,将日光温室葡萄促成栽培的上市时间提前了近一个月,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标准。经媒体报道后,当地园艺所、宁夏大学、宁夏农学院、宁夏农科院的专家学者纷纷前往观摩。
  2006年6月,罗全勋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张一鸣教授指导下,与宁夏大学葡萄研究中心合作的课题《日光温室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了宁夏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负责技术鉴定的宁夏农学院院长、宁夏葡萄产业首席专家李玉鼎异常惊诧:一个农民居然首创了日光温室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堪称业界奇迹。从那以后,李玉鼎不但指导罗全勋写作学术论文、申报技术专利,还指导罗全勋涉猎更多的农业科学技术。不久,罗全勋被银川市科技局聘请为科技特派员。
  “张一鸣、李玉鼎等专家都是我的恩师,是他们把我领上了农业科技之路。”罗全勋说。
  罗全勋的“恩师”还有农民。他喜欢收集群众中成功的种植经验,在自己的大棚实验成功后又推出新的科技成果。一次,有位种植户请教罗全勋大棚施肥问题,误将8方听成8车。第二年,这户人家的葡萄获得大丰收,还提前成熟,挣了不少钱。罗全勋了解后才知道,对方多施了一倍生牛粪,无意间还误施了碳铵。罗全勋大为吃惊,农业科技书上说,未发酵的生粪容易长虫子,会蚕食农作物根系。
  歪打正着,却是为何?罗全勋研究发现,倍量的生粪发酵产生热量,提高了地温,致使葡萄早开花、早结果。而碳铵的误用,遇热释放出氨气,杀死了害虫。随后,罗全勋在自己的大棚里反复做实验,最终发明了设施葡萄一年两茬丰产栽培技术。
  实事求是大棚里诞生“土专家”
  实事求是,是罗全勋最宝贵的科学态度。他对农业技术领域的探索,从来不因“世界性技术难题”而止步,思维也从来不受“教科书”条条框框的限制。
  同一种农作物在同一块地里反复重茬种植,就会诱发黄化病。这原本是个“世界性技术难题”,处于技术最前沿的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专家都未能破题。罗全勋在破解这个难题时,李玉鼎启发他:“国际学术界攻克这个难题都从叶子入手,你不妨从植物根系找找原因。”于是,罗全勋就挖开葡萄根系,套上试管,填沙灌水进行实验。
  那些日子,他每天趴在地上观察根系生长变化、记录相关数据。数月后,罗全勋成功攻克了农作物重茬种植诱发黄化病这个“世界性技术难题”。
  今年入秋后,金台区金河镇宝陵村的28座日光温室蔬菜得了霜霉病,邀请罗全勋前来“诊断”。罗全勋在温室里待了半天,建议对日光温室稍做技术改造。村干部甚是不解,日光温室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标准建造的,蔬菜得病怎么会是温室的问题?
  罗全勋告诉他们,任何技术在引进利用时都要因地制宜,宝陵村温室蔬菜之所以“集体”患病,就是因为温室的结构不符合当地光照、水文等气候条件造成的。果然,对温室稍加改造后,霜霉病得到根治。
  “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这本是一句家乡谚语,却启发了罗全勋的技术创新灵感。罗全勋通过对太阳高度角的观察和记录,按照陕西“厦房变大房”的原理,在日光温室的阴面(背面)再建一个日光温室。这样一来,同一块地里就有了阴阳两个温室。罗全勋利用两个温室的温差,把葡萄的成熟期错开,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双双翻倍。
  2010年,罗全勋的《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葡萄新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研究》项目顺利通过宁夏科技厅成果鉴定,同步开展的“葡萄嫩枝嫁接硬枝技术”和“设施葡萄花枝嫁接技术”双双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他种植的红地球葡萄在全国鲜食葡萄评比中获得“金奖”。
  罗全勋的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创新成果和两项葡萄嫁接新技术,让宁夏实现了一年12个月都有新鲜葡萄上市。《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时任科技部副部长的张来武前来考察,并在科技部研究制定科技特派员制度时,多次举例罗全勋。至此,罗全勋成了各方高度认可的“土专家”,并被各级政府竞相邀请“传经送宝”。
  每到一地,罗全勋的技术讲座都人满为患。20年来,罗全勋的足迹遍布宁夏、甘肃、陕西、贵州、内蒙古等省区,举办过4000多场技术培训,带动数万农民科学种植,产生了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回报家乡旱塬上开辟新征程
  吃透“两头”,是罗全勋科学态度的另一种务实体现。所谓“两头”,就是市场需求端和地情地貌端。只有二者结合,农产品才能适销对路、造福于民。
  2016年,受家乡群众邀请,罗全勋辞别宁夏,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贾村塬。在谋划发展产业方向时,罗全勋踏踏实实干了两件事:先是考察了国内大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和超市,摸清主流市场消费需求;然后反复勘察贾村塬的土壤、气候、光照、水文等地质条件。做足两项“功课”后,罗全勋决定发展水蜜桃。
  水蜜桃?当地干群甚为惊愕。要知道,贾村塬是旱塬,自古就不宜种植果树。那年秋冬季节,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跑到杜家凹村的水蜜桃园看热闹。有人奚落道:“贾村塬要能长出水果,就出怪事了。”不承想,这话撂下才一年,乡亲们就真的吃上了罗全勋种出的水蜜桃,而且很快就被客商提前订购一空。于是,贾村塬诞生了一句歇后语:罗全勋种水蜜桃——专治各种不服。其实,罗全勋之所以能在旱塬上种出水蜜桃,都源于技术引进和创新。罗全勋虽然人在农村,但眼睛始终紧盯世界最前沿的农业新技术。而他“不走寻常路”,在不断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的同时,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技术创新。就拿水蜜桃园来说,株距密、行距宽,每棵树留16个枝,是树形数字化;桃树修剪去老枝留新芽,傻子都会剪,是技术傻瓜化;每棵树只结32个桃子,控数量、保质量,是限产提质;当年种树、来年挂果,是丰产栽培技术……
  创新远不止于此。针对农村劳动力缺乏且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和商品意识偏低的现状,罗全勋还通过技术智能化来提高劳动效率。目前,他正联合宝鸡文理学院等高校,着手研发可穿戴的摘桃子机器人。
  “我的目标是把这片示范桃园做成智慧果园,让更多农业科技走进广袤田野!”罗全勋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