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
初冬时节,走进扶风县的村庄,洁净的水泥路连通一座座农家小院,宽阔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道路两旁树木挺立……一幅美丽乡村的锦绣画卷尽收眼底。
环境变美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都得益于扶风县立足实际,坚持“乡风淳朴、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推进,示范带动、全面整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整治环境卫生推行厕所革命
“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很不理想,村民时常把杂物、柴火等堆放在门前屋后,垃圾随手扔,污水也没地方排放。现在村里设置了专门收集垃圾和处理生活污水的地方,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了,整个村子一下子变干净了,我们的生活越过越舒坦了!”说起村庄的变化,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村民白宗兴高兴地说。
做好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是最基础的工作。近年来,扶风县探索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在全县新建了2个生活垃圾填埋场,有效缓解了全县生活垃圾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压力。同时,县上投资460多万元给村上购置了垃圾桶、垃圾转运车等,极大提高了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此外,县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阶梯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5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了治理,对56个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了管控,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或管控全覆盖。
“来,看看我们改建后的厕所,和城里的一样干净。”走进城关街道万杨村,村民张建仓高兴地对笔者说,过去家家户户门前的旱厕又脏又臭,现在都改成了水冲式厕所,水泥砌的外墙,整齐干净卫生。万杨村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实施农村改厕,倡导环保文明的卫生习惯。
厕所革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扶风县科学制定改厕方案,目前已改造6万多座卫生厕所;同时,成立维修队伍、配备清运车辆,把农村改厕这项民生工程真正做到了农民心坎里。
完善基础设施丰富群众生活
“以前村里要啥没啥,人都往外面跑,现在村里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还发展起了产业,给大家带来了真正的实惠。”段家镇青龙村村民王新全以前在外打工,2016年回到村里,加入苗木专业合作社,从此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他说,村子环境变美了,群众生活富裕了,农村更有吸引力了。据青龙村党支部书记张振华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村里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560万元对所有道路进行水泥硬化,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幸福院、社区服务中心、餐饮大礼堂及群众活动大舞台,修建了2处文化广场,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庄白村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出土了包括墙盘在内的103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如今,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庄白村将历史文化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走进庄白村,古色古香的农家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以绘画和书法的形式,呈现西周王朝从发轫到兴盛的过程,讲述了3000年前周人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动人故事。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村对墙体进行了加固改造粉刷,新建了游园广场、文化长廊,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全村绿化率达到83%,形成一街一景,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扶风县大力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电力建设、绿化建设、饮水安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马家村、青龙村、黄甫村、后董村先后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青龙村还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树立先进典型营造文明风尚
人居环境不仅要讲“颜值”,更要讲“气质”。扶风县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推选出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通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后一公里”。
“健康家庭示范户是由村‘两委’和群众挨家挨户评比出来的,最后全村选了3户健康家庭示范户,挂牌那天有很多村民来我家参观,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在万杨村村民张红娟的身后,“健康家庭示范户”的黄色门牌格外抢眼。该村广泛开展“文明示范户”“幸福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倡导村民践行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美德,形成了邻里和谐互助的文明风尚。
为推进乡风文明发展,青龙村充分发挥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定期举办广场舞、旱船、社火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村上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开办“道德讲堂”,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节俭持家。
在模范典型的带动和影响下,群众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大家从自身做起、学习身边典型,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营造良好村风。万杨村结合村情民意,村与组、组与户层层签订卫生三包责任书,引导群众革除生活陋习、维护人居环境。在该村干保洁工作的村民李永红说:“这两年大家的素质提高了,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我们的工作也比以前轻松了。”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扶风县把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现农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看得见的乡愁”;另一方面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满足群众“看不见的需求”。如今的扶风,正用实际行动扮靓美丽乡村,用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