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带货农特产品要算经济账
付笑
  如今,脱贫攻坚到了冲刺阶段,全国各地都在想方设法扶持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和普及,请“网红”主播推销农特产品,成为一些地方开展消费扶贫的创新举措。然而,有的地方在开展此类活动时,忘算或错算了经济账,一场直播下来,成本远比效益大,导致扶贫工作走了样、变了质。
  不可否认,直播带货确实对拓宽销路、扩大市场有帮助。今年7月,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的一批新职业中,就有从事直播带货的“互联网营销师”,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带货主播得到“转正”。从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少地方把带货主播请到田间地头,宣传推介当地优质农特产品,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实现一个月甚至小半年的销售额。不过,还应看到,影响力大的主播往往出场费也高,而农特产品受到价值属性的限制,一般都走“薄利多销”的市场竞争路子,因此,如不提前进行考量和盘算,即便花大价钱请来了“网红”主播,也难以获得与其成本相符的效益,拿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头比身子大”。
  有人提出,请“网红”主播带货,不能只算眼前账,还要看“网红”主播在提升产品知名度方面的贡献。但这就有悖于直播带货的初衷了,毕竟,提升产品知名度的方法有很多,请“网红”主播做广告绝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那么,就我市实际情况而言,开展直播带货促进消费扶贫,应该怎样平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呢?笔者认为,随着直播带货新业态不断做大做强,“网红”主播特别是“头部”主播的出场费会越来越高,在没有上级支持和商家参与的情况下,请他们推销农特产品代价确实有点大。况且,“网红”主播并不真正了解本地农特产品,难以准确把握和提炼其卖点,吸引消费者买单的最终是他们的个人魅力。不如请农特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者参与扶贫的干部、相关部门的领导走进直播间,介绍农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环节,讲述当地开展产业脱贫、消费扶贫的故事,让消费者买得更明白、更放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