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姬水之谜
杨帆王恭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黄帝与炎帝的史料,相传《国语》是春秋时期历史学家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姬水究竟在哪里?
  进入百度搜索“姬水”一词,说法真是五花八门,有陕西岐山的“岐水”说,有乾县、武功的“漆水”说,有河南新郑的“潩水”说,有陕西长武、彬县、泾阳、黄陵的“泾水”“洛水”说,还有甘肃的“洮水”说。
  湖南社科院考古所何光岳在《炎黄源流史》一书中说:“黄帝轩辕氏的居地为姬水,以姬为姓。姬与岐同音,即今陕西岐山县南的横水河。”可见,何光岳认定“姬水”就是“岐水”,“岐水”也就是当今的横水河。
  隋代学者萧该撰写的《汉书音义》中说:“岐,水名也,谓斯水矣。二川并逝,俱为一水,南与横水合,自下通得岐水之目,俗谓之小横水,抑或名之米流川。径岐山西,又屈径周城南。城在岐山之阳而近西,所谓居岐之阳也,非其因山致名,亦指水取称矣。……岐水又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这段历史文字,述说的就是当今流经岐山县境内的横水、雍水及其汇合后的湋水,隋朝时代统称“岐水”或俗称“小横水”。
  《汉书音义》中对“岐”的说法很是新鲜。“岐”本身就是水名,是“二川并逝,俱为一水”之奇。“岐”从“山”从“支”,“支”意为“分叉”。山分叉为“岐”,“川”分叉也就为“岐”了,两川一并合流的水,自然也就称“岐水”了。文中所说的“二川”,就是雍水流经的雍川与横水流经的古称“米流川”,笔者认为,由此可见岐山县的称谓不仅与“岐山”有关,也与“岐水”有关啊。
  假若左丘明对黄帝“以姬水成”交代不清的话,司马迁却对黄帝的去世安葬记载得毫不含糊,《史记·五帝本纪》中有:“黄帝崩,葬桥山”的文字。桥山位于陕西黄陵县,至少证明黄帝就生活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上,更证明姬水与桥山的距离也不可能像河南新郑那么遥远。
  宋朝人罗泌撰写的《路史》有这样一段记载:“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
  南宋纪传体通史《通志》载:“岐氏,周故都也,今凤翔岐山是也。太王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故为岐氏。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
  从上述古文献记载可见,远古时确有岐伯其人,并且就在岐山,他同黄帝合著了医书《黄帝内经》,开辟了中医著述之先河。黄帝与岐伯能做出这种学问,推测相互住的距离不是太远。
  左丘明在《国语》中记载的“黄帝以姬水成”,这个“姬水”就相似于今人所说的“籍贯”,籍贯可以涉及大地域,更有精准的小村落,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得出,黄帝生活的大地域就在陕西,就在宝鸡,就在岐山。
  能具体到岐山哪个区域呢?我们顺藤摸瓜,继续以水系分析,来解开姬水在哪里这个谜吧。
  “姬水”叫“水”而不叫“河”,它的水量还不够格。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肯定找不到“姬水”这个名字,《水经注》对岐山境内的河流只记载有“雍水河”与“横水河”,以左丘明的学养写《国语》,他不可能把“水”与“河”分不清,更不可能把姬水与其他河流混淆。所以,笔者认为,百度上“姬水”的说法不靠谱。文字是玩弄不成的,为了解开千年“姬水”这个谜,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双腿。
  从扶风七星河湿地公园溯流而上,第一座水库是扶风白家窑水库,第二座水库是岐山祁家沟水库,第三座水库是岐山祝京水库,祝京水库水系的上游王家嘴附近有条断流河叫“畤沟河”,发源于岐山箭括岭一带,源头有个村子叫姬家地。
  一个“畤”字,不得不思考这个字的古典意义,古代把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叫“畤”。黄帝是五帝之首啊,看来这个“畤沟河”的叫法就不是随便的,岐山箭括岭附近的“畤沟河”源头,推断就是曾经纪念黄帝的。
  一个姬家地的“姬”字,更是无独有偶,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是否与这个姬家地有所关联,只有猜谜不得而知了。
  进一步考证这个“畤沟河”,原来扶风的“七星河”在嘉庆年间就叫“畤沟河”。实地考察,如今七星河上游的支流除这个“畤沟河”外,还有祁家沟、王家沟、齐家沟三个时断时续的支流,可以推测,上游留存至今的这个“畤沟河”,可能就是远古为纪念黄帝故里姬水而改名的吧。
  “姬水”只有当地民间流传,历史而没有史册记载,推测可能与洪荒时代远去有关,随着雨量的减少,断流就成为常态。“姬水”当然在后世的史册上也就消失无名了。何光岳以姬水与岐水音近,把岐山境内的古“岐水”认定为“姬水”,笔者以为,起码在地域上是没有误判。
  根据历史传承,黄帝宗族是繁衍生息在姬水流域,而岐伯就生活在姬水附近的箭括岭下,《黄帝内经》又是黄帝与岐伯的对话,他们在同一地域生活才有对话的可能。这一历史事实也可以印证历史遗存的“畤沟河”最有可能是昔日的姬水。笔者看来,岐山这块宝地,是我们华夏始祖黄帝休养生息与繁荣崛起的根据地,不只是周公故里,也是文王故里,更是黄帝故里。
  (作者杨帆系岐山周文化研究会理事;王恭系陕西省社科院宝鸡分院研究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