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喝汤
张峰青
  家乡人把吃晚饭叫喝汤。傍晚时分,乡邻之间相互问好,头一句话就是:“某某,喝汤了吗?”“还没喝,你呢?”在曾经缺吃少穿的年月,人们把吃饱肚子当作第一要务。当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许多人家很少能一日三餐。为了节省,大多会将晚饭省略掉,家境稍微殷实的人家也主要以汤粥为主,于是能每晚喝上汤、吃上粥,在当时就是很“奢靡”的生活水平了。
  喝汤,顾名思义,主要以汤粥为主,像玉米糁子、小米稀饭、玉米糊汤、野菜拌汤……在贫寒年代,汤粥主要以粗粮野菜为主。汤粥一吃就饱,一阵就饥,因为汤粥都有一半的汤水,所以过去人们吃晚饭只算作充饥而已。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渐渐富裕起来,喝汤不再是充饥,但许多人还是把喝汤的叫法沿用了下来。在家乡,就因为喝汤还引发了不少的误会与笑话。
  五六十年前,因条件限制,驻村干部需要吃派饭,就是轮流到乡民家吃饭。有一回,一家人做好了晚饭,就打发孩子去叫驻村干部。孩子对驻村干部说:“叔叔,我奶奶叫你喝汤去哩!”驻村干部听了,愣怔了半晌,心想自己喝了一下午茶水,哪里还有胃口再去“喝汤”。驻村干部对旁边人说:“我晚上不喝汤了。”最后在旁人的解释下,驻村干部才明白“喝汤”二字的意思。
  还有一件事与喝汤有关。一家人过事,到了晚上,管事的在广播上通知,晚上,帮忙的劳客准时到主家喝汤。这条通知发出后,一些外地亲戚听了,对主家提意见说:“咱家过事,怎能让忙碌了一天的劳客喝汤呢?这怕不行啊……”当他吃着有馍有菜的可口晚饭,才真正理解了喝汤的含义。另有一件事是,两个人相约出行,其中一个为外地人。他来寻另一个本地人时,本地人说:“你先走,我喝了汤就来。”外地人一听,说:“不急,不急,你喝汤,我等你。”他将喝汤理解成了喝水,在他想来“喝汤”也费不了多少时间。其实并非如此,本地人的喝汤实际上还包括做晚饭的过程,有熬稀饭、烙锅盔、拌凉菜等,再加上吃晚饭,自然是很费时间。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为吃饭发愁。早午晚三餐饭食丰富,荤素搭配,花样齐全,更是在健康营养上做文章。因此,在问候人的时候,也很少再问“喝汤了吗”,而是问“运动了吗”?当然,也有上了年岁的人们相互问候,还是以喝汤为话题。这时候已不再是经济原因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延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