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员王睿比赛现场 评委张礼智(右一)讲评现场 获奖选手合影留念 渭南博物馆志愿者张荣讲述陶鹰鼎的故事 西安博物院讲解员讲解《金灶生烟暖人间》 现场记分员紧张工作中 本报记者王星
“多元包容开放——2020年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于11月6日在我市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宝鸡市文物局、陕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全省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共103名参赛选手参加这场比赛,大赛突破传统讲解比赛模式,设置讲台讲解、业务测试、抽题问答、抽题讲解四大项目,是自1986年以来设置竞赛项目最多的一次全省性讲解比赛,受到了广泛关注。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讲解员是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是观众亲近文物、倾听历史的纽带。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讲解员队伍不断壮大,我省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已形成了品牌。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把“教育”视为首要职能,对讲解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解员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贴近时代脉搏,把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渗透到讲解中去;同时,还要具备学术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与不同类型观众交流的能力。
2020年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旨在引导新时期的讲解员向专家型、学者型发展,成为“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的代言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与推广者。
陕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强表示,多年来,陕西博物馆工作在博物馆体系建设、社会教育、讲解员培训、陈列展示等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特别是拥有一支服务社会、诠释文明、传播文化的社教宣传队伍,为陕西文物事业和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自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参赛讲解员王睿,是第二次参加全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王睿说,每一次参赛都是一次学习提升的宝贵机会,大赛考验了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储备、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思辨能力;从备赛到比赛,从心态到行动,通过大赛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业务素养,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服务。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近三年,我国博物馆每年参观人数的增量在1亿人次左右。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4.15亿旅游人次中,有40%以上走进了博物馆,显示人们对于多元化、高品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
博物馆观众数量连年递增,反映出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渴求;同时,观众渴望在思想性、观赏性、审美性上获得更高享受。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如何诠释厚重的历史,让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这就考验着讲解员的表达能力了。
如果讲解员只是一味地背诵、摘取,那么讲出来的内容必定枯燥无味,“传声筒”型的讲解方式早已不适应新需求,观众更需要专家型的讲解员。要有“温度”,必须先有“厚度”,不断沉淀知识的厚度,努力做学者型讲解员,才能让游客感受到讲解的温度。
为确保这次大赛比出风采、比出水平,组委会专门组建了由14位讲解、历史文化、英语等方面来自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退休领导、高校专家和博物馆及博物馆社团、翻译协会负责人组成的强大专家评委阵容,这些评委兼顾了行业性、专业性、代表性等多方面的业务素质要求。
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主任委员,西安半坡博物馆党总支书记、研究馆员张希玲说,本次大赛难度增加,设置了讲台讲解、业务测试、抽题问答、抽题讲解四大项目。作为一名讲解员,注重内涵和文化素养的培育是第一位的,此次大赛有效地考核了讲解员全方位的业务素养,对他们知识储备、稿件组织、内容主题的提炼,传播方式、表达技巧及现场的掌控能力,都
是一次全面的检阅。
传播好声音展示新形象
随着博物馆的发展,讲解工作已然成为博物馆教育职能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参观体验。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讲解员应始终以饱满充沛的感情,通过生动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方式,吸引和感染观众,因人施讲,达到良好的宣讲效果。
这次讲解比赛由全省各地文物局通过选拔选出后推荐组成代表队参赛,省内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单独组队参赛。比赛分为专业组、志愿者组,专业组设中文组和英文组比赛,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经过三天的紧张比赛,来自西安半坡博物馆王艺颖《埙乐悠扬六千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梁甜《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延安革命纪念馆白婷《民族英雄刘志丹》;陕西历史博物馆王亦霏《客使图》;渭南博物馆志愿者张荣《“国家宝藏”陶鹰鼎》,她们带着精彩的讲解作品,从百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分获中文组、英文组、志愿者组的一等奖,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获团体一等奖。
西安市博物馆协会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西安培训中心主任,西安半坡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张礼智作为大赛的评委之一,在比赛结束后寄语参赛选手:“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认真感受每一个博物馆的魅力。”
贾强指出,讲解员要不断学习、锤炼内功,要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推广者的高度,去认识理解大家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把自己历练成学者型、专家型的讲解员,把所获得、所理解的历史文化知识更好地阐释、传递给观众,做好陕西故事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