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农业农村专刊•社会新闻
第05版:体育周刊
第06版:文 化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健康养生
标题导航
|
关注消防生命至上
当好企业发展的红色管家
陇县:今秋栽植果树三千余亩
宝商家美佳陈仓园店盛装归来
以积极心态拥抱资本市场
写赋记载故里深厚文化举办艺术展引导好村风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退休教师张金田回乡闲不住——
写赋记载故里深厚文化举办艺术展引导好村风
本报记者马庆昆
11月6日,宝鸡高新区钓渭镇的两位村民来到张金田家,请张金田为过寿的老人写幅书法。这对张金田来讲是经常碰到的事情,他都有求必应。近年来,张金田帮人写对联上千副、撰写千字以上的赋30多篇,并多次牵头在村上举办艺术展。
为村子写赋30多篇
今年67岁的张金田是高新区磻溪镇双基堡村人,40多年来,利用自己擅长书画和诗词歌赋的特长,义务为乡亲帮忙,组织举办艺术展,弘扬传统文化,受到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称赞。张金田退休前是一位中学美术老师,从上学时就擅长书画,对诗词歌赋有一定造诣。他20多岁就开始帮村里人写对联,退休后,帮助大伙的热情更高了。过年时登门请他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附近村里修建亭台楼阁,在上面题写匾额、诗词歌赋也来找他,书法爱好者更是频频登门求字,老人过寿也要请他写一个赋,以表示家人对老人的孝心。几十年来,张金田帮人写对联上千副,撰写《磻溪丢石赋》《双基堡赋》等赋30多篇。
“噫嘻!吾生于磻溪,长于磻溪,沐箕谷之风,汲滋泉之水,得山水以陶情怀,观奇石而悟人生。石我相依,物我两忘,爱石之深,寄情于此……”这是张金田为姜子牙钓鱼台“孕璜遗璞”石所写的《磻溪丢石赋》,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挚爱。村里有人搞根雕艺术,张金田心生喜爱,便撰文鼓舞宣传,写了《杜子根雕赋》:“杜子制雕,不事草稿,胸有成竹,信手拈来。观夫根艺,构思巧奇,雕凿精微,造型栩栩。余以为,万物有情,石木通灵……”
牵头举办村艺术展
2015年,村里修建社火文化广场,文化墙上赞美村庄的诗词短文、亭台楼阁上讴歌村史的楹联都由张金田拟就、撰写。为了写村史、双基堡芯子社火历史演变、村里历史名人、村子人文特点等内容的数十篇文章,张金田把家里的农活交给老伴,把小孙子送回儿子在城里的家中,多方收集资料,反复求证,几易其稿,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前年春节大年初一,他牵头组织举办了村上首次艺术展,书法、绘画、雕刻、奇石、社火脸谱等7个展厅共300多件(块)展品丰富多彩,村民们第一次在家门口欣赏到身边人的艺术作品,都非常惊喜。这背后蕴含着张金田的心血。他提前半年时间在村民中摸底,看谁有艺术才能,紧接着动员、选展品、催稿,又联合村里找场地、装裱书画作品、制作展架,带领村民动手布展。
“我闲着哩么,利用自己的特长,为乡亲们办点事,咱心里舒坦!”张金田说,现在社会特别好,他退休后做这些公益文化事情,就是要让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精神充实起来,使日子越过越红火。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