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岐山县蔡家坡镇胡新村造田种粮——
千亩乱石滩变身米粮田
本报记者徐红斌孙海
    蟹肥稻旺景色美

    机械收割好又快

    新米包装待上市

    丰收的稻谷装上车

    瞧,这河蟹多肥美!

  深秋季节,秦岭脚下。
  石头河畔的胡新村。
  稻田里机声隆隆,收割机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饱满的稻谷从出粮口喷出,装入地头运粮的汽车。
  不远处,还未收割的稻田里,偶有觅食的河蟹从水沟探出头来。稻田旁的果园里,飘香的花椒、猕猴桃……
  稻香、蟹肥、果繁。一幅田园丰收图,美得让人看不够!
  “过去可没有这么美,这里全部是乱石滩呢!”11月3日,记者采访时,胡新村党支部书记王锁文说。
  岐山县蔡家坡镇胡新村位于石头河旁,河水从此流过,日久天长,河边很多地方成了乱石滩。村民四处丢垃圾,河滩变得又脏又乱。
  几年前,水利部门对石头河进行治理,筑起了新河堤。河堤外大片的乱石滩显得更扎眼。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让这河滩地白白糟蹋了!”2017年,中省投资800余万元,开始改造乱石滩。先推沙移石,平整河滩,接着覆盖30厘米的黄土压实,再覆上60厘米的沃土。机械人工一起上,仅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在乱石滩上改造出500余亩地。
  田地改造出来了,种啥?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扎寨于石头河沿岸,垦地造田,并从川蜀引进水稻种植,这个传统也在石头河畔一直延续着。然而,由于规模小,产量低,到了上世纪90年代,水稻种植渐渐消失了。
  临近石头河不缺水,又有种植水稻的历史,村民们纷纷建议在新开垦的地里种水稻。有了想法,村干部立即带领大家实施。他们从汉中购来优质稻种,育苗成功后,组织群众插秧种稻。昔日的乱石滩变成了大片绿油油的稻田,第一年亩产就达400公斤,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从那时开始,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在村干部带领下,每年坚持在乱石滩上造田。边角地、绺绺田、撂荒地全部被改造整合在一起。几年时间,乱石滩上造出的良田扩大到千余亩,除村民承包耕种外,村上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统一经营。
  水稻、油菜、花椒、猕猴桃,因地种植……粮食产量增加了,林果带来收入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区域小气候改善了。
  2019年,他们又尝试在部分稻田里套养河蟹,稻蟹共生,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既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又增加了收入;同时,还发展起了“春赏油菜花、秋品蟹田大米”的旅游观光农业。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胡新村的干部群众说,“保障粮食安全,我们从扩大粮食生产做起,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乡村振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胡新村专门购买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亩产达到500多公斤,米质也特别好。目前胡新村水稻种植已形成机械化、规模化。他们对优质大米进行深加工,规范化包装,商品化出售,做出了品牌和效益。
  乱石滩上造出的良田,现在每年给胡新村集体经济带来的收入达80余万元。种植和深加工过程中,村上还吸收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加入,年增加农户和贫困户收入近20万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