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艺术如何成为的人气IP网红宝鸡
——宝鸡卧龙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艺术+”跨界活动探析






  在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举办期间,宝鸡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网红城市”,各种美景和演出活动被网友们不断刷屏。宝鸡卧龙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卧龙文化产业园)因为老爷车展、老电影展映、画展、Cosplay展示、艺术表演及油彩涂鸦等多项活动,成为宝鸡又一个网红打卡地。市民及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十几天时间,已经有近5万人到这里“打卡”参观。
  10月30日,卧龙文化产业园首届“理想生活艺术节”推出了“艺术+”跨界沙龙,这是艺术节发起人王超、刘源主题活动“筑梦理想,同心共创”的一个艺术聚会。近百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音乐人、策划人、策展人及其他艺术文化爱好者会聚一堂,打破传统艺术界限,分别从自身领域角度出发,讲述多年专业经验及精彩的实战案例,分享他们对于艺术跨界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探索如何从艺术角度衍生商业,推动新形态艺术商业体形成,使艺术成为“网红宝鸡”的人气IP。 
  
  本报记者张晓燕
  跨界对话将艺术融入产业
  一辆自行车可以卖到九千多元,你相信吗?卧龙文化产业园的创始人王超做到了。他自己设计了一款极具收藏价值的机动自行车,一年在世界各地可以卖出六千多辆,有五千多万元的产值,他的自行车,大部分被收藏在高档商品的橱窗内、个人爱好者的客厅里,自行车的精美细节和流线型外观,都极具观赏性。
  可以说王超是一个非常好的跨界“艺术实践者”,他不仅设计自行车,将艺术元素融入各种工业设计当中,而且还把一座废弃多年的水泥厂,设计改造成了一个到处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产业园。他说:“工业设计是目前最能把艺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学科,我们将来的生活,必将融入IT、声学、美学、体育、化学等各种学科。”
  如何将艺术和科学融入生活?王超和他的团队在卧龙文化产业园尝试着替大家打开一个天窗,活出另一种人生。
  有人说艺术与经济不搭界,王超并不这样认为,他说:“艺术,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双翅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不同,产业是要产生效益的。”
  卧龙文化产业园是能创业、能生活的地方,目前已经有近30家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产业园。其中李晨影视后期工作室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以上,2020年第三季度纳税额达100余万元。这些把艺术融入产业的文化创意公司,将会拿出更多顺应市场的艺术产品。日后,园区将举办密集的文创活动,弥散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慢慢根植于市民生活当中,让市民意识到艺术就在身边,让大家看到艺术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
  跨界创作将艺术融入生活
  当天的“艺术+”跨界沙龙现场,有很多幅绘画和刻字作品,在不同的展室供四面八方前来的游人观赏,这些作品的作者也在现场和大家共同交流创作体会。曾入展全国第九、十届刻字艺术展和第十四届国际刻字艺术展的现代刻字艺术家李骅有一幅作品,深受观者赞叹,5个年代感极强的木制搓衣板,已经被磨去了棱角,岁月的沧桑尽显其上。
  艺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我们也称之为艺术,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让人高不可攀的,艺术是生活的调色盘,可以让生活多姿多彩。而这些艺术家其实都在跨界发展,比如书法家做篆刻、画家吹笛子、诗人学写生等等。如何把艺术融入生活?其实一个有创意的盆景、一束用心的插花、一幅有感情的画作,都能为生活起到艺术的点缀,而且能聚集起热闹的艺术人气。
  在卧龙文化产业园开设画展的吕永珺、黄志国的水墨画随心创作,夏彤、王刚的油画表现力很强,孙峥不仅热爱绘画、传统艺术,也喜爱篆刻,这几位画家在绘画的同时,还尝试其他艺术形式。
  刘源说,在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期间策划“理想生活艺术节”以及推出“艺术+”跨界沙龙,邀请到一些艺术家参与到“看·见”现代艺术展中来,就是想给宝鸡的现代艺术家们多渠道的表达场所,并通过艺术家敏锐的感知力及他们对世界发生的变化的独特感受引发大众的思考,让普通市民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坦然走进画展展厅,零距离与画作、与艺术家无拘无束地对话,抬脚就能走进艺术的殿堂,所以,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艺术也能促成“网红宝鸡”的人气IP。
  传承创新给艺术创新赋能
  10月15日,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在宝鸡卧龙文化产业园开园仪式结束后参观产业园时说,宝鸡这座城市需要艺术氛围。二十多天来,市民们热情地自发参观也显示出卧龙文化产业园以“艺术展示”赢得了大家的追捧。为城市创造艺术氛围的,很大一部分是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市民与游客。
  当各种艺术形式展现在市民和游客身边,大家争相在画作前拍照留影,争相尝试弹琴、画画、做陶艺的时候,文化产业园里的人气就会很旺,人们陶醉在艺术创意的快乐当中。
  艺术如何创新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这也成为当天到场参加“艺术+”跨界沙龙的嘉宾们探讨的话题。
  邰高媛是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立平的女儿,她在现场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跟现代人的生活联系起来”时,显然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摸索,她说凤翔木版年画不仅只是适合收藏的小众产品,而且也逐渐在艺术品类当中成为新的“网红”。他们如今一直都在做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的挖掘整理工作,同时也在寻找一种与现代人生活能接续起来的艺术语言。
  嘉宾们在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时,还有一个中心话题,那就是人气,如何打动人、吸引人、聚集人?一切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人们服务,当艺术作品被人们追捧、欣赏进而购买,这其中传承和创新为艺术赋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