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生产车间 改造后的环保治理设施 工人们正在拆除燃煤气玻璃窑炉 本报记者郑晔
10月20日上午10时,位于陈仓区周原镇的育才玻璃制瓶有限公司,6号窑炉熊熊大火逐渐熄灭,这个“服役”了13年的燃煤气玻璃窑炉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慢慢冷却,归于沉寂。伴随着6号窑炉的停用,育才玻璃制瓶有限公司吹响了清洁能源改造的冲锋号:对原有七座燃煤气玻璃窑炉进行改造,其中两座玻璃窑炉已经完成清洁化改造和环保验收,刚刚熄火的6号窑炉在彻底冷却后将拆除,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陈仓区工业领军企业和燃煤重点管理单位,育才玻璃的环保改造,使得陈仓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主城区燃煤锅炉和工业燃煤“双清零”。“这是我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一仗!”市治霾办督导处处长曹广勤说。
深秋时节,来到位于渭北台塬的西部玻璃基地,放眼望去,周原大道两侧金菊灿灿,麦苗葱茏。蓝天之下,育才玻璃现代化厂区里,改造工程与日常生产同时进行,井然有序。工厂高大的烟囱里,飘出淡淡的白色水蒸气,很快消散在空气之中。张谢村村民张小兵告诉记者,一年前,这个烟囱里冒出的还是浓浓黄烟,“虽然闻不到什么异味,但是周围的村民心里还是感到不踏实。”
村民的担忧就是行动的方向。随着“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不断深入,市生态环境局陈仓分局的工作人员多次与育才集团主要负责人联系,宣传国家环保政策,督促企业绿色发展。“育才玻璃2007年迁址周原,对于一个工业企业来说,设备还没有到升级换代的年限,再投入大笔资金进行环保改造确实不容易。”分局副局长郭子龙告诉记者,经过反复沟通,企业从2019年4月开始,投资2.5亿元,积极实施玻璃窑炉煤改气改造项目:4个生产车间的7座燃煤气玻璃窑炉中,4座改造为燃烧天然气玻璃窑炉,拆除11台煤气发生炉,增加配套除尘脱硫脱硝设备和设施。截至目前,2座燃煤气玻璃窑炉已完成改造投入生产,2座正在实施煤改气改造,3座燃煤气玻璃窑炉将彻底停用。11台煤气发生炉中,6台已经拆除,其余5台将于10月底前完成拆除。
根据环保部门测算,育才玻璃实施煤改气项目,每年削减燃煤5.1万吨,大幅减少了各项污染物排放。其中年减排颗粒物11.66吨,二氧化硫0.34吨,氮氧化物57.33吨,废水4.5万立方米,COD2.02吨,氨氮0.36吨。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要长远发展,首先要把环保做好!”育才玻璃环保专员吕卫波说,尽管企业环保投入资金巨大,但通过改造,企业产能有了根本性飞跃,日产各类玻璃瓶从原来的120万只增长到改造后的180万只,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据了解,此前,育才集团还对旗下的麦芽加工有限公司实施环保改造,关停了2台35蒸吨燃煤供热锅炉,投资1500多万元一期建设60蒸吨天然气集中供热项目,并完善相关配套和基础设施,已于2019年11月投入使用,年削减燃煤1.1万吨。
近年来,在“铁腕治霾·保卫蓝天”的战役中,陈仓区共拆除燃煤锅炉422台,其中实施“煤改气”95台,实现辖区燃煤锅炉“清零”目标。推进农村清洁能源“五改”工作,两年来完成“煤改气”“煤改电”6.1万户,实施改炕9万户,改灶4.4万户。开展工业污染源治理,青岛啤酒、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等16户企业完成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实现了主城区工业燃煤“清零”。
“双清零”让陈仓区的大气环境领“鲜”一步。今年1-9月,陈仓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6,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2天,同比增加7天;PM10均值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PM2.5均值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