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民政专刊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生态环境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兜牢民生底线,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无忧
1.9万名未脱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集聚强大帮扶合力
农村老人有了好去处
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农村老人有了好去处
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幸福院全覆盖
金台区蟠龙镇车家寺村老人在幸福院排练文艺节目
本报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破解“农村养老难”是一道绕不开的课题。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围绕“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和幸福院建设,不断优化设备设施配置、拓宽服务范围,有效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幸福院1139所,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年均为5.5万农村空巢、独居和留守老年人提供餐饮临休、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日间照料服务,为老年人打造了“生活有保障、娱乐有场所、精神有寄托”的幸福家园。
我市民政部门把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先后投资2.3亿元建成县区中心和区域性敬老院21所,设置3220多张床位,按照一档全护理、二档半护理、三档全自理三个标准,分县区新增了农村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将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提高到每年每人6000元,连年开展农村特困人员普查和分散供养人员生活情况检查活动,凤县中心敬老院、陇县中心敬老院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和“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不断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鼓励、引导21所敬老院对照相关指标开展大检查、大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幸福院星级评定,根据结果以奖代补,拨付运行经费5000余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养老机构的积极性。
我市民政部门还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常态机制和与爱心助老队伍之间结对帮扶机制,全面推进“爱心助老员”设立工作,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定期开展理发洗衣、捐赠捐助等关爱服务活动,受益老人7.5万人。
本报记者邵菲菲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