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本期发布:
宝鸡中学 风雨八秩正年少
——写在宝鸡中学成立80周年之际







  魏薇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宝鸡中学新学期升旗仪式上,党委书记、校长刘长虎寄语全校学生:
  “立报国之志,敢于有梦”;
  “强报国之能,勇于追梦”;
  “养优良品性,勤于圆梦”。
  这次开学有着全新寓意——学校走过了风雨兼程80年,开启了全新征程。
  从历史的沧桑中走来,播教育启智、强魂的种子,在悠悠岁月里,以一粒土垒一粒土、一根木架一根木的坚毅实干,搭建起了屹立西秦、辐射陕西、享誉全国的“中华名校”。
  抚今追昔、岁月峥嵘,艰苦奋斗、玉汝于成。
  80年来,莘莘学子来到宝鸡中学,晨读旭日、暮诵晚霞,笔耕晓月、墨写星斗,历三秋寒暑,淬炼精神,磨砺本领,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
  如今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这里的新人将和这所学校一起薪火相续、继往开来。
  时代骄子以使命感推动教育发展
  姜炎故里,雍州故地,文脉源远流长,宝鸡中学发端于这片文化厚重的土壤。
  始创于1940年的宝鸡中学,历经抗战的硝烟,走过解放的风雨,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都勇挑重担,从一粒种到一株苗,再到一棵树,成长见证艰辛步履、映照教育初心。
  宝中高1953届校友孙澄回忆,1950年他从蔡家坡考到陕西省一中高中部,9月份报到后,发现学校食宿条件差,便想转到宝中就读。本想着自己来自省城名校,应该可以在宝中免试入学,谁知学校给他安排了两天半的入学考试,通过后才同意他插班,这反映出当年宝中在学籍管理方面的严肃和认真。
  建校初期,几任校长均以办学兴国为己任。学校虽历经三次搬迁,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使学校具备了很强的实力。起始9年间,毕业学生1700多人,为宝鸡基础教育树立了崭新丰碑。
  1951年,宝鸡中学成为宝鸡地区唯一一所完全中学。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办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大都升入高校,不少优秀生还被送往苏联留学。
  1977年恢复高考,宝中面向全宝鸡单独批次招生,此间学校创建省级重点中学、省级一流重点中学。学校鼓励教师修师德无私奉献、强师能成名成家,当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省内外的名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的丁继承老师,1978年调入学校担任数学教师,为了给学生上好课,他总是趴在门外,听别的数学老师怎么讲课;他勤思好学、精研教材,最终成为名师,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
  教师燃烧理想的状态,犹如一颗流星划破天际,启迪学生的心智。世纪之交,宝鸡中学每年保持2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二本升学率达到90%以上,在省考试管理中心进行的高中教育评估中,位居全省普高第一。
  卓越形成一种势能,激励广大学子对标优秀。愿来宝中就读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吸纳社会资本,在宝鸡高新区建成占地面积200亩的宝鸡中学。
  2003年8月新校建成并搬迁。从搬迁前的不足2000名学生,增加到现在的5400多人的办学规模。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实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等,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伦敦大学求学的宝中2012级学子陈珂尧,对母校教学楼间的天桥回廊印象深刻,“在那里有人背书、有人讨论、有人畅谈心事,一个开放、自由、轻松的环境,体现了学子与环境交融的默契。”
  从那个时期开始,宝中立足时代,更新理念,开阔视野,放开眼量,以“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育人目标,着力把每个孩子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大写的人。
  以世界眼光激励学子激发自身的“小宇宙”,钻研至深,足以让世界惊叹。从宝中走出的赵昊,斯坦福大学博士,现郑州大学教授,去年在美国考古学会上,他的论文荣获唯一的全美最佳博士论文奖,他是美国考古学会自1934年成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从宝中走出的还有:
  初1969级校友刘亚洲,著名军旅作家、军事战略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初1972级校友王志刚,清华大学毕业,2018年3月任科学技术部部长;
  1980届校友李庆萍,现任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等职,位居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第2位。
  1981届校友王晓红,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长聘教授,获国际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三十多项。
  1984届校友马新强,现任华工科技产业公司党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9届校友陈凌,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提名候选人。
  1987届校友郭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首批受邀加入全球光学磁探仪国际合作网络的中方负责人。
  2000届校友王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高能量物质前沿科学中心主任。
  2000届校友王垡,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届校友高博,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现任西盛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董事,全国青联委员,香港华夏菁英同盟荣誉主席,2016年当选“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
  ……
  目光远大,追逐高远,一代代宝中人,踏上时代浪潮逐梦前行,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尽己所能,勇担使命,做顶天立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的人。
  师之高者于教育规律中见荣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宝鸡中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孜孜以求的是,教师当好引路人,唤醒学生对知识主动追求的意识,为学生高中生涯构架一种终身受益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师之高者,高在师德的高尚,高在教师是“求知的智者”。宝中教师心怀大爱,以身立教,视学生为亲子。他们能透过庞杂的知识现象,主动靠近理论,将理论个性化,把个人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融入课程,从而形成一种教育主张,既超越学科又回到学科,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业务要达到如此纯熟的地步,依托的是宝中一套成熟的教师培养体系,在校本研修方面推出了“43210”工程。
  “4”是把教师分为新教师、合格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名师四个层次,学校按照各自的特征,对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每年都要为新教师选配“导师”,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为新入职教师和新上一个年级的教师,选派中年教师担任一年业务导师,引领青年教师进步成长。近年来,学校省级“三类”(省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群体不断壮大,现有41名省级骨干教师涵盖每个学科,成为校园熠熠生辉的“明星”。
  “3”是启动三年一轮的学科建设规划和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引导教师思考“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等问题,通过定向支持,促进教师自主成长、自觉发展。学校为全体教师建立业务档案,评选表彰各类“贡献奖”,激励教师专业提升。
  “2”是推行年级部和教研组双重质量责任体系。年级部全面负责本年级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安全管理;教研组负责学科建设,有一定的教学和教师评价权力。每位教师的课好在哪,不足在哪,教学评价反馈会上都会被指明,最终呈现给学生的课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1”是每周一次错时直播教研。各学科集中2节课在录播室开展教研,全校任意电脑终端都可点击播放、点录回放,观看教研活动。新的教研方式,将“主角”置身聚光灯下,置身线上和线下的交汇点,大家更加重视,准备更加充分,名师展评课、青教研练课、磨课研讨活动更加频繁,骨干教师教育智慧得以传承,青年教师朝气活力得以焕发。
  “0”是全员培训零遗漏。根据新时代师训要求,组织全员参加远程培训,积极完成“国培计划”“阳光师训”活动,为教师学习蓄能开通“高速路”。近年来,学校还承担全市骨干教师“浸入式”培训,接纳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等学科的骨干教师,跟岗实习,普遍反响较好。
  教学能手、名师的打造过程,不断沉淀为宝中的师资富矿,历届学生正是站在高手的肩膀上,才看到知识旷野里“美丽的风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拿“怎么教便于学生吸收”为例,高考指挥棒在前,给学生“加汤加料”“过度医疗”的教学行为比比皆是,两个资质水平相当的学生,如果老师的授课水平和境界不同,收效会不同。化学高级教师、省首届学科带头人唐红燕讲述了她眼里好的教学方式:老师能从一般性的技术成长和教学习惯的规训中解放出来,以个人的实践和思考,针对学生不同学情,精心设计每堂课,学生与老师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把课堂时间用到极致,什么时候抛理论,什么时候讲实验,怎么整理知识的逻辑关系……整堂内容经过精心设计,犹如行云流水,学生直言“像听一场艺术报告会”。
  青年教师吴玉廷说,他去听一位省级教学能手的课,当时离上课还有几分钟,这位老师虽已准备好了课本教案,但还要对着镜子仔细整理着装,这位老师说,做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还有一次,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师课余练起了绕口令,吴老师就去请教他,为什么要念绕口令?他说,他现在普通话退步了,要反复训练发音。这些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对青年人影响很大,老教师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什么是专业,什么是职业素养。
  在北京外交学院求学的潘思妍回想在宝中求学的经历,最感慨老师对班上学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就像大夫了解了求医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后,对症解决问题一样。“我上高三时数学学得吃力,杨亚军老师看到我很焦虑,找我谈心,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每周晚自习给我补课,启发式的思维训练,让我长进很大。”
  郭永强老师刚参加工作时,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抵触情绪:“一个男生当‘教书匠’有啥出息。”可是在宝中工作两年后,彻底颠覆了他的原有认识,因为身边有很多德艺双馨的老师。在老教师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影响和帮助下,他一直追赶他们,现在有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之后有3位年轻教师成了他的徒弟,看着学徒进步很快,班级成绩优异,他感到十分欣慰。
  这么多年,宝中培育了一批有素养、有学识、有威信、有水平的教师,在学生心中有地位,在陕西有知名度,有的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退休教师有王建豪、吴文博、李茂林、丁继承、张凤翔、尹珠珠、黄重阳、李国政、樊永清等,在职教师有赵向峰、李海良、任礼礼、陈文茹、唐红燕、田启峰、王文军、赵永怀、顾蓓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宝中现有专职教师295人,中高级职称教师203人,研究生学历10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陕西省特级教师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95人。在学术精神引领下,近三年来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文章500余篇,出版专著、校本教材40余部。
  全面育人为学生长远发展托稳“底盘”
  新时代赋予优质高中更高的期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成长,是新时代高中教育的崇高使命。宝中紧紧抓住德育这一“底盘工程”,依托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做人的典范。
  提起陈玉强老师,在同学眼中,既严厉又可爱:他迎着晨光来,踏着星光去,教室、操场、宿舍、餐厅、校园、晚修室,处处留下不辍的脚印;他像父亲管自己的孩子一样细致地照顾学生;他把办公桌搬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学习听课。同学们见他又敬又爱,他站在那里,不说话,都有一股感召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做人力求进步,增厚美德,这种影响于细微处见光芒,如红烛映照学生的心。赵向锋老师进入宝鸡中学后,用爱心、耐心与真心激励和感动每一个学生。他所执教过的2009届10班,有名同学网瘾很大,成绩大起大落。联系家长才知道,这个学生自幼丧父,从小缺乏关爱,所以才导致学习成绩不稳定,母亲很无奈。他反复开导,才将孩子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结果让人欣慰。这名学生的母亲很感动:“若不是您,孩子彻底毁了!”
  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形成高一重养成教育、高二重自主教育、高三重生涯教育的分级德育。通过挖掘课程德育资源,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
  与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的宝中,从简陋的办学环境到如今完备的教学设施配置,最能体会祖国由弱到强的蝶变,爱国主义教育在这里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意识的学习和深刻的内化。组织学生们收看《大国工匠》《感动中国》等专题片,让学生们感知“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学校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组织学生开展“亲近自然,青春远足”活动,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校的《精彩远足,立体德育》,被教育部作为德育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参观中国“钛谷”,研学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举办“家国情怀”诗会,陶冶学生家国情怀。
  开设德育讲堂,邀请中科院院士、香港杰出青年、研制C919大型客机的教授作报告,让学生领略世界科技前沿知识,激励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邀请“英雄航天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刘伯明少将作“航天历程”主题报告,激励学生苦练内功、成才报国。
  培育健全人格,注重学生“绅士”“淑女”的养成教育。鼓励学生“确定一个奋斗目标,确定一个榜样,选择一条座右铭,培养一个好习惯,读一本名人传记,参加一个社团”等“八个一”活动;晚写课使学生凝神静气、守静致雅,培养学生“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立足校情实际,落实“新时代·新德育”行动。建立开放式读书吧和班级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新生军训期间给父母写感恩信,学生算成长账,唤醒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言、报恩于行;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礼等系列仪式,让学生在庄重典雅的仪式教育中获得强烈的内心感受和深刻的心理体验。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有高规格的心理发展中心,聘请专职心理老师,开展团队辅导和个体干预,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帮助学生消除青春期的烦恼。
  重视体育和学生身体健康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行动,体育实行走班选课教学,为每个孩子至少培养一项体育特长。坚持大课间“激情跑操”和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让学生保持旺盛精力和轻松状态。足球、篮球、乒乓球,多次在省级运动会和锦标赛中夺得冠军。
  美育方面,学校音乐、美术老师齐备,舞蹈室、绘画室场地充足,为舞蹈队和合唱团选聘专业指导教师,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获得艺术的滋养。校合唱团两次获得陕西省“春芽杯”比赛团体一等奖,2019年荣获全国“歌唱祖国”演唱赛一等奖。每年举办体育艺术节,让学生的体育特长和艺术才华得到很好发挥。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航模社、创新社、动漫社、微电影社等社团,为学生积极提供动手实践机会。连续多年,学生在全省科技创新、航模竞赛中,取得多项第一。学校举行生物模型(标本)制作比赛,学生参与度高。201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选为第二批STEM教育领航学校。
  开门办学用开放的眼光办教育
  教育要有情怀、格局、眼界、水准,就要保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主动将学校置身于大时代的背景下,去强化使命担当的意义。
  宝鸡中学每年4月份都会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吸纳省内外教育同仁、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进校观摩。近年来,学校接待了甘肃、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海南等地的考察团队的交流访问,承办了全省高中校长大会、高中校长高峰论坛。
  2016年开始,与西安三中、延安新区高级中学、渭南高级中学、汉中龙岗学校结成友好协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思想共振,每年定期开展教师交流。
  在联盟校孵化方面,学校与太白中学结成城乡教育联盟,学校从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师资源等方面开展交流,促使共赢提升。
  学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深化教师交流学习。每年都要聘请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名师来校讲学,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催生教学改革。每年有数十名教师“走出去”,开展教学和学术交流,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对外交流方面,学校与美国马里兰州、得克萨斯州的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寒暑假期组织师生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高校开展研学活动,加强了国际交流、开阔了视野。2017年以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3次来校考察交流。
  学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创办国际部,首届毕业的15名学生,陆续收到30多份世界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守正创新再铸辉煌
  一所学校如同一个人一样,在不同阶段,均有“成长的烦恼”。由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这几年宝鸡每年有一批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去西安等城市就读,清北突破及名校录取人数,是压在宝中头上的一座山。除了西安名校,许多国内名校意欲在宝鸡建立分校,生源竞争愈演愈烈。面对你追我赶的教育竞争局面,宝中如何保持“龙头”地位,实现名校人数突破,成为摆在宝中人面前的必答题。
  校长刘长虎认为,教育人要有情怀,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信心和定力,也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主动和进取,更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清醒和智慧。宝中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创造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新时代宝中人,要传承优秀,更要做优现在、放眼未来,在赶考路上不断书写壮丽的新答卷!
  名校崛起的关键是管理方式的变革,核心是最大效率的激活职工、学生和家长的潜能。首先是充分尊重教师,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是遵循管理规律,积极创新和改进管理方式,优化程序、简化环节,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备好课、上好课,和学生谈心、交流,营造紧张有序、高效务实的工作氛围;再次是用足新办学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分配制度,积极树立和表彰工作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身边好典型,让成绩突出者得实惠、受褒奖、享尊严。
  实干兴校,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标准,选拔培养一批年轻干部,着力建设一支忠诚担当、作风过硬、勇于奉献、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期,更是“三观”形成的重要培育期。学校要继承优良传统,把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当作使命,厚植“卓越”特色文化,鼓励和支持学生在面向未来的大局中不断提升体能、技能和智能,注重修炼品德,在奋斗的青春中砥砺心智、放大格局,坚定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信念。
  突出质量立校,进一步加强教学教研。夯实教学管理责任,引导学生苦学+巧学,既注重考试成绩,也关注全面发展。主动对接高考新政,开齐国标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编研校本教材,建立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力争每个学科组有自己的“王牌”课程、“拳头”课程。加强课堂督导评价,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形式,真正让课堂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积极尝试分层分类教学,各年级要针对前后10%学生,拿出个性化、针对性教育教学方案,积极研究、实施分层作业,适应大规模办学情况下的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执点亮人心的火炬,在该发光发热的地方,尽其所能温暖照耀所有人,这就是教育的精魂所在。
  秋日的宝中校园,漫步厚德园、笃行园、追梦园……只见绿树红墙、花木掩映,桂花飘着淡淡清香,银杏果挂满枝头,芭蕉长势茂盛;一群群学生身着蓝色校服在红绿相映的运动场上,如精灵般奔跑……
  友谊的真醇、知识的切磋,严肃的思考、轻松的运动,宝中就是这般,让人振奋、让人依靠、让人信赖、让人期待!
  因为你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是大家实现青春价值的神圣殿堂,你的平和气、学术气、精神气,勉励广大教师学生追求卓越、成就自我。
  你就是醉人的诗篇,就是纯熟的麦田,人们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80年,正青春,归来依旧是少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