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医院的医疗志愿者在渭滨区姜谭路西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本报记者马庆昆
基层稳则社会稳、事业兴,保基层运转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我市把保基层运转当作头等大事,多措并举,在财政支持、民政救助、卫生医疗等方面向基层倾斜,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稳中有升,成效显著。
财政资金向一线倾斜
近日,扶风县财政局向全县各镇街拨付的320万元专款全部到位,这笔专款将用于全县镇区管理及环卫补助,以减轻基层在特殊时期的财政压力,确保基层各项事业正常运转。
市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我市加大了对县区的资金支持力度。做实做细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全过程,通过加快下达转移支付预算、阶段性提高县级财政资金留用比例等措施,确保基层正常运转。同时,逐县区逐项目摸排分析,掌握基层运转态势,摸清财力“缺口”,及时发现风险,尽早解决困难。今年上半年,我市对县区“保运转”支出6.23亿元,执行进度60.89%。
针对今年受疫情、经济下行叠加影响财政运转更加困难的实际,市财政局提出“六个结合”的思路措施,把资产管理、债务化解、推广运用PPP模式、争取中省资金、用好产业引导基金、争取专项债券项目等与预算安排紧密结合,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和财政收支矛盾,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全年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达到51%,集中有限财力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本运转。
多措并举加大救助力度
临时救助作为一种灵活机动的救助政策,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前不久,金台区中山西路街道办事处长青社区组织帮扶责任人走访慰问社区困难群众,给他们送去了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慰问中,社区负责人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身体健康情况、家庭生活状况,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被慰问的困难群众非常感动。
今年以来,我市民政系统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总体要求,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巡视“回头看”、“织网暖心提升行动”等工作,扎实开展对基层特困人员不同方式的救助。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特困供养5325人。
“应救尽救、应养尽养,特困供养水平逐步提升。”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农村特困供养人员认定标准,率先落实生活照料护理补贴,适时提高供养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从2019年10月1日起,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统一提高为每人每年6000元。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特困人员7260人,生活不能自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2%。累计发放供养资金及各类补贴16054万元。按照《陕西省临时救助工作规程》要求,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按照每个镇(街)每年不少于10万元的标准,及时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
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
9月9日,宝鸡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二科医生李红在千阳县中医医院为群众治病。这是我市医疗系统“医疗资源下沉”的一个实例,其目的就是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共享医疗资源。
医疗卫生健康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特别是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政策做支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县区按照国家政策重新核定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充实工作力量;全面加强县级传染病科室能力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3516万元,专门用于各县医院传染病科室、实验室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全市建起符合标准的核酸实验室26个,日检测能力达到1.4万人份。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我们加强了对基层布病、鼠疫、流感、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的监测、上报、研判,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及时发布传染病风险提醒,指导医疗卫生相关部门做好消毒、疫苗、隔离等干预措施,减少疫情发生几率,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