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里工人在有序作业 本报记者秦玮玮
工业生产环环相扣,产业链供应链犹如一根绳子,将这些环节“串”在一起。无论是企业生产运行,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这根“绳子”的稳定。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精准施策、主动作为,全力以赴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
打通梗阻上下游协同发力
近日,记者在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看到,工人正在智能化生产线上有序作业,一辆辆新组装完成的卡车驶下生产线……今年截至8月底,该公司累计完成订单同比增长19.67%,累计下线整车同比增长43.34%。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产后面临供应链产能不足等问题,本地配套企业没有复产,外地50户配套企业相关零部件不能及时到货。市上相关部门和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有关人员及时沟通,28家本地配套企业陆续复工,同时协调湖北省十堰市、荆州市相关企业调拨车桥、车架、驾驶室等配套产品,将断了的供应链修复好,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的重要内容。产业链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环节受阻,上下游企业就无法运转。为了打通产业链和供应链,我市按照“政府协调指导、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的思路,打通“难点”“堵点”,扶持宝钛集团、陕汽集团、吉利汽车等30户龙头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全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产达产,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贯通产业循环链。今年1-7月,全市前30户重点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7%。
优化服务一企一策解难题
前不久,位于陈仓区的宝鸡市大地纺织有限公司参加线上“广交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展览会等展会,成功签到了出口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国家的外贸订单。“咱们区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局等部门的同志给企业帮了不少忙!”该公司总经理刘红兵感慨地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企业面临销售难题,陈仓区相关部门精准服务,帮助企业一方面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转向国内销售,通过双向发力,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市有结构件生产、油漆生产等50多户配套企业。今年企业复产后,下游配套企业却由于防疫物资短缺、人员到岗困难等原因不能及时复产。该企业将这50多户配套企业清单报给市工信局,市工信局协调相关县区部门多方联动,上门到配套企业解难题,帮助配套企业尽快复产,打通产业链下游堵点。仅用了一周多时间,本地配套企业就开始复工,有力保障了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行。
为有力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建设,我市开展“查堵点、破难题,抓落实、促提升”活动,近2000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我市建立“企业提清单、政府解难题”工作机制,为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有力地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创新发展加速聚集新动能
从没有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到建成5家口罩生产企业、形成完整的口罩产业链,目前全市已实现日产53吨熔喷布、550多万只口罩的生产能力……这是我市从危机中育新机,不断完善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少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脱颖而出,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抓机遇、谋发展,推动工业加速向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方向转型,聚焦5G、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创意等新基建项目,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编制《宝鸡市5G产业发展规划》,完成12个县区5G示范区建设;实施秦川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凌云电器高精度北斗导航机载设备、蒙牛乳业智能制造等重点技改项目77个,宝鸡机床集团建成的B80智能数控机床系统成为行业内首个数字化车间;吉利汽车、宝鸡卷烟厂、西凤酒集团等企业建成云平台,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我市创新“线下推动、线上签约”新模式,8批次引进总部企业411户;与陕汽集团签订《以商招商共建零部件产业园战略协议》,先后引进陕汽车架、正和车身、汉德车桥二期等重点项目,延长了产业链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