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进校园向师生讲解电信诈骗防范常识
民警向社区居民发放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品 近年来,新型电信诈骗套路越来越复杂、作案手法新奇,案件侦办难度增大。资金短缺网民申请贷款被欺诈;线上找工作的中青年被兼职刷单所蒙蔽;网上购物落入假冒客服和虚假购物圈套;一些有投资意愿的网民,因“网络交友”而掉进虚假投资和网络赌博的陷阱……这些新型电信诈骗手段较以往迷惑性更强、危害性更大。据了解,仅今年8月,我市警方接到的电信诈骗报案中,受害人单笔被骗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上百万元。而根据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统计的数据分析,以下四类新型电信诈骗案件占目前全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比重超过70%。
代办信用卡和贷款当心落入连环套
今年4月3日,家住扶风县的王某收到一条办理贷款的短信,他按照短信提示添加对方为好友,对方称办理贷款需要有资金流水,王某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的方式,分3次转给对方共计约2万元,对方事后又称还需打钱才能放款。这时,王某才发现被骗。
无独有偶,今年7月,家住市区的刘某接到一个可以提供办理贷款的电话。当时正值其需要一笔资金来周转,于是便轻信了对方,并按照对方要求一次性转账4200元。接着,对方以填写银行卡号错误为由,让其向另一账户转账12000元。最后,对方又以系统评分不足、需要流水验证金及保险费等理由,让其再次转账,刘某这才感到事情不妙,当再联系对方时发现已被“拉黑”。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高兴春称,这是典型的以代办信用卡、贷款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诈骗分子一般通过手机、网络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再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获取相应信息,再以收取手续费、代办费等为由,或以检验还贷能力、提高信誉等方式,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虚假提额套现也是其中一种高发的类型,诈骗分子通过冒充金融工作人员,谎称能帮助信用卡、信贷APP账户提额套现,以需要保证金、手续费、服务费等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这类案件就是骗子利用群众对信用卡办理流程不太熟悉或急于办理大额信用卡的心理,编造谎言骗取受害人钱财。其实,懂些金融常识,就可拆穿这一骗局。申请办理任何金融类卡,都会被严格审查,并由银行核定金融类卡的消费额度。所谓的高额、低息、无息诱惑,都是骗子精心编造的谎言。此外,通过银行正常渠道办理信用卡和贷款,这一过程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但凡要收手续费、包装费、激活费等,那么肯定是骗子,千万不要上当。
网络兼职刷单想赚钱反被骗钱
“工作1-2小时,日结80-300元不等,在家可做,不限时间地点,会上网就可以。加客服号码******”
“鉴于您网购信用良好,诚邀您刷单,按条结算,日入百元不封顶。加qq:******”
这样的信息你是否收到过?是不是也因此而心动过,萌生过想要轻松赚钱的念头?
家住金台区的朱某就遭遇了这样的刷单诈骗。他下载了某APP,并在网络“业务员”的指导下层层落入“迷魂阵”中,“可以刷单返佣金,按照刷单金额比例返还佣金,刷的金额越多,赚取的佣金也就越多”。为求高回报返利,他先后转账多次,总计金额达到了130余万元,谁料之后返利并不能提现。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这类诈骗最容易中计的是急于找工作、做兼职的大学生和上班族。诈骗分子事先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并以诱人的薪酬招募人员。起初,被害人成功“上钩”后,刷第一单时,诈骗分子会小额返利让被害人尝到甜头;当被害人刷单交易额变大后,对方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其拉黑。刷单返利类除在购物网站付款刷单的形式之外,还有以谎称抖音、快手等视频直播软件提升人气为由,刷粉丝、点赞的;谎称博彩网做活动,刷彩票流水的;谎称股票大盘提升交易活跃度,刷股票交易的。
民警提醒:“刷单、刷信誉”等行为本身就已被国家明令禁止,并非正当兼职。对于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不要点击或扫描,涉及资金的交易更要慎之又慎。诈骗分子打着“网络兼职刷单”的幌子,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是利用受害者的惯性心理建立基础信任,进而通过“高回报”进行不断诱导,直至受害者一步步掉进“圈套”。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求职者在选择网络兼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网站,如果刷单涉及网络赌博更是违法犯罪行为,参赌人员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还需负相应法律责任。切记,低投入、高回报的“好事”往往是陷阱,更要警惕。
网购类诈骗谎称退款实为骗钱
今年8月,家住凤翔县的唐某登录某二手物品交易网站进行货物交易,据他本人称,稀里糊涂地就被人以开通买卖协议为由通过微信扫码骗走了15000多元,心仪的产品没有买到,反倒遭遇了诈骗。事后经查,是骗子利用虚假身份信息推出“超低价”“二手货”“免税货”等诱人信息,而唐某因贪图便宜、放松警惕上了当。
在众多网购诈骗案件中,冒充客服也是最常见的诈骗手法。受害人李女士接到自称某电商网站理赔客服的电话,称货物有问题要帮她退款。李女士根据对方所说添加了微信、点击了退款链接,并按照提示填写了个人信息和网银账号密码,并且把所谓的退款“验证码”发给“客服”。几分钟后,却发现银行卡内的钱全被转走,当她再与“客服”联系时,发现对方已将她拉黑……
民警提醒:这类涉及网购类的诈骗案件,骗子大多以“产品质量有问题”“产品无法按时发货”“派送地址有问题”等说辞来诱导消费者添加其联系方式,进而使用私人联系方式来一步步地远程指挥消费者进行“退款”,最终目的就是诱导消费者向骗子转账。消费者一旦接到所谓客服的电话时,要慎重考虑,不要添加个人联系方式,有任何疑问都要在正规的官网上与客服进行沟通交流。
“杀猪盘”骗财又骗情
今年初,30多岁的大龄女青年王女士在一相亲交友网站认识了一个自称“马龙”的青年男子,对方提供的照片让她很是心动,身材健硕、阳光帅气,而更让王女士满意的是,“马龙”竟还是资产过千万元的企业主,于是她很快就陷入“恋情”,而“马龙”也利用甜言蜜语,让王女士体会到了久违的、被人呵护的“爱情”。殊不知甜言蜜语的背后,王女士也一步步陷入“杀猪盘”而无法自拔。今年8月,“马龙”突然失联了,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王女士的40多万元……
啥是“杀猪盘”?民警称,骗子把那些感情寂寞的人叫作“猪”,把建立恋爱关系叫作“养猪”,把最后的诈骗行为叫作“杀猪”。“杀猪盘”的作案手法就是,犯罪分子通过婚恋平台、社交软件等方式寻找潜在受害者,通过聊天发展感情取得信任,然后将受害者引入博彩、理财等诈骗平台进行充值,骗取受害者钱财。这类骗局,极易发生在剩男剩女身上,受害人被骗财又骗情。
民警提醒:这类案件,侦破难度很大。一般“杀猪盘”惯用的套路为:取得信任、怂恿投资、大量投入、无法提现、销声匿迹。网络那头对你嘘寒问暖的不是“高富帅”“白富美”,更不是单纯的一个人,而是精心组织且分工明确的一伙人,其中有人扮演单身男性、女性寻找“猎物”,有人扮演网站客服,有人则负责洗钱取钱。因此,对待网络交友要格外谨慎,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更不要轻易相信网友所说的“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之类的投资赚钱的谎言。需要投入资金时更要谨慎,那些投资、博彩的网络平台也都是诈骗团伙私自搭建的,他们后台随时可以控制输赢、充值、提现与冻结。网络交友涉及钱财、投资方面,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如果自己有疑惑或者吃不准,可以请教亲朋好友和相关专业人士,也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案件中,犯罪成员散居在不同地区,相互之间依靠互联网等手段进行沟通、合作,身份隐蔽,给案件的侦破和办理增加了很大难度,目前案件均在全力侦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