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河煤业公司利用智能数字化平台提高产煤质量和效率 本报记者庞文渊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市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把保粮食能源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抓源头、强措施、保供应,完善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了确保夏粮丰收,今年春季,我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小麦条锈病防治精准施策,及时分解下达中省小麦病虫害防治资金1025万元,市县统筹调剂410万元,协调保险公司提前介入,发放20多万元防治药品,并成立12个工作组,分片包抓、驻县督导,落实分级、分区域差异化防治措施。对重发区、源头区等重点区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统防统治;对普发区域,夯实镇、村责任,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逐田块排查防控,不留死角;对缺劳户、外出务工户,由专人负责代防统防,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田,有效遏制了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蔓延。今年全市夏粮种植面积280.05万亩,亩产303公斤,同比增长8.99%,总产量84.98万吨,同比增长8.97%。
仓廪实,天下安。为了扩大秋粮面积,市上增密度、提单产,在川道灌区扩大夏玉米播种面积;在塬旱和山区扩种薯类、豆类、荞麦等杂粮作物;对缺劳户、外出务工户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代耕代种。全市完成夏播97.22万亩,其中玉米87.18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
提高耕地质量是提升粮食产能的关键。我市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推广耕地质量监测、秸秆还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深松深翻等技术。目前,已完成23.94万亩旱涝保收、高效节水、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分解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17亿元,抓好超吨粮示范和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提高综合产能,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能源安全保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煤电油气等能源被喻为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围绕能源安全,抓项目、扩投资、增产能,保住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安全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我市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与释放优质产能“双管齐下”,加快实现煤炭资源绿色清洁高效利用。
郭家河煤业公司建成了1309数字化工作面,每班减少采煤工人6人至8人,工效提高12%,减轻了劳动强度,每吨原煤生产成本降低26.67元。崔木煤矿公司投资1500万元,对矿井采煤机、人员定位、移动变电站等进行安全监测数字化升级改造,采煤率提高10%至15%左右,工作面人员减少到10人以下。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煤炭产量633.6万吨,同比增长32%。
为了保障电力供应,我市抓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地电宝鸡分公司投资1.68亿元,对扶风、岐山、凤县及市区等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及以下电网扩容升级改造,提升电网供电质量。今年上半年,全市发电量74.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全社会用电量48.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7%。
在天然气供应中,市燃气公司加快门站升级和管网建设,改造光明村门站,增加凤翔县门站、蔡家坡门站。同时,建设次高压天然气四期工程,从高新九路向西延伸至姜谭路片区,扩大覆盖面,满足群众用气需求。
为了满足群众今冬取暖需求,我市在陈仓区周原镇启动实施了1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应急气源工程项目。近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个200立方米的储气罐拔地而起,已投入运行。其余四个200立方米储气罐安装已完成,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抓紧连接管道。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入冬前,该项目将全部建成投用,缓解城市用气压力。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市通过保粮食能源安全,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生命线”,全力抓改革、补短板、强监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