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参观西周早期礼器何尊金鑫摄 这是展览展出的西周青铜器㝬簋金鑫摄 央视新闻频道截屏 人民网截图 逑盘 《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自2020年8月1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经展出,就成为国家博物馆展览的新亮点,也成为中国文博界的新看点,一时成为展览界的“新宠”,迅速在国内掀起一股观展热潮,并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同时多次强调要加强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少走弯路、更好前进。《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正是宝鸡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具体举措之一。
《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本次展览精选青铜器文物143件,系统展示宝鸡及其周边地区出土青铜器铭文中的艺术、故事和智慧。这次展览对于推动宝鸡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提升宝鸡的美誉度与影响力发挥了积极效应。
此次展览自确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讨论研究,同时要求站在把本次展览作为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展示宝鸡城市形象的平台的高度来认识,精心组织策划,市文物局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也多次召开有文物、展览策划专家参加的专门会议,研究展览文案、策展方案,并就一些具体细节连同展览方案与国家博物馆积极主动沟通协调和商议,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展示陈列方案。
四大看点:你从三千年前走来本次展览,宝鸡市文物局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策展方案上做足了功课,用足了功夫。在当时疫情形势尚不明朗、国博展览还没最终确定举办的情况下,展览策划仍然没有松懈,相关人员加班加点,多次探讨修改。近年来,以青铜器为主体解读、展示中国早期文明的展览不胜枚举。如果不改变思路、创新展览策划和展陈方式,也就一次一般的展览而已,从而收效甚微。据此,策展团队精心设计了四大看点:一是国宝重器多,铭文之最充分展示。展览遴选了143件“青铜器之乡”——宝鸡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精品,参展展品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代表性,多数展品的等级高、品质好。所有文物中,一级品65件、二级品62件、三级品11件。多数展品不仅器形庄重、典雅,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较长,内容极其重要。以器类而言,西周一代铭文最长的圆鼎是毛公鼎(497字),铭文最长的方鼎是方鼎(116字),铭文最长的簋是牧簋(存211字),铭文最长的簠是伯公父簠(61字),铭文最长的盉是卫盉(132字),铭文最长的觥是折觥(40字),铭文最长的爵是伯公父爵(14字),铭文最长的盘是逑盘(372字),铭文最长的匜是亻朕匜(157字)。一系列“金文之最”集中亮相,刷亮游客们的眼睛。这些长铭青铜器悉数出土于宝鸡周原地区,除毛公鼎、牧簋外,其他诸器都在本次展出中崭露真容。此外,何尊、墙盘、逑盘、利簋、㝬簋、秦公镈等重要展品既是代表器又是标准器,铭文中记载的重要人物、重要时间、重大历史事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传承中华早期文明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和意义。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礼器何尊、记载武王伐纣准确时间的国之重宝利簋等国宝级文物均在展出之列,其时代涵盖商周秦汉等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时期。
二是突出金文特色。将青铜器与金文相结合,从文字的书法艺术和文化内涵角度解读上古社会的核心物质遗存,进而揭示其中蕴含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成果,是本次展览的又一大特色。在综合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策展团队对每一篇青铜器铭文都进行了释读和针对性的解析,尝试揭示古代金文的主体面貌、演变序列及其背后的政治、社会、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
三是揭秘还原历史真实。比如周厉王真的是暴君吗?青铜器表面铸刻的文字被称为吉金文或金文,是见证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证。展厅里,有一封来自西周晚期的“信”——㝬簋,“信”上内容与史书记载出入较大。这件1978年5月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齐村出土的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诡谲,体量巨大,堪称簋中之王。不过,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表面所铸的铭文。铭文大意是周厉王㝬,如何尊崇上帝与祖先,勤于政事,治理天下。然而,史书记载的周厉王,是与桀和纣王齐名的暴君。到底哪一位才是真的周厉王?据研究,厉王的“专利”更多是一种为挽救王朝的衰亡而加强王室财政的举措。改革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周厉王与史官笔下奢侈专横的暴君形象或许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而㝬簋铭文为我们重新认识周厉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是铭文展陈出新。在铭文展示方面,尽量将青铜器铭文以完整、清晰、可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盖上有铭文的青铜器尽量分离展示。在重点展示青铜器铭文的基础上,突出展示青铜器造型的庄重、美观,使整个展览有看点、值得看。青铜器铭文以照片、拓片、视频解读、多媒体数控等多元手段立体化呈现在展览的各个位置,释文以简体形式对应排列,方便观众阅读、参观。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次展览达到了预期效果,并在很多方面的效应超过了预期。
观者如潮:我在三千年后等你随着北京疫情的逐渐好转,本次展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每日观众络绎不绝,日均参观人数不断攀升,更使国家博物馆自疫情后开馆以来连创单日参观人数新高。前来展厅“打卡”的观众,很多人久久驻足在展柜前不舍离去,甚至“二刷”“三刷”展览。观众看过后纷纷表示“展览很震撼”“展品等级高”“疫情好转后的文化饕餮盛宴”等。首都不少学校利用此次不可多得的机会组织学生专门参观此展览,引导学生学习青铜器、金文等有关文物知识,看展览,看“中国”,爱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中旅集团等几家全国大型旅游公司把此展览作为“特色游”“亲子团”的主体项目组织游客前来观展,至今报名人数络绎不绝。截至发稿前,本展览共接待游客近万人。目前展期虽已近半,但热度仍然不减,持续火爆。
在“中国博物馆热搜榜”最新榜单正式发布,在“十大热搜展览”榜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位列榜单第二名而荣登“博物馆头条”微信公众号热搜。
“中国博物馆热搜榜”是中国博物馆领域首个综合性“热度”推介榜单,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支持下,榜单选取305家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进入样本库,由博物馆新媒体“博物馆头条”通过专业品牌监测系统作为大数据分析支撑,对全国备案博物馆举办的公开展览的传播情况与公众反馈信息进行采集、统计和发布,不仅具有权威性、准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各博物馆展览受网友关注的程度。
本次展览观者如潮,刷屏热搜,也引起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物报、新京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及官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广电媒体及新闻客户端,首都各大媒体,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环球网、搜狐、腾讯、网易等新媒体共100余家连日来竞相报道本次展览的相关新闻和信息,解读金文密码,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耳朵里的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针对8岁以上的小学生设置专题“金文里的艺术”“金文里的故事”“金文里的智慧”,布置作业,学生和家长兴趣浓厚,答题作画,参与者众多,丰富了学生和家长的文物与金文有关知识。拿破破等粉丝近百万的多名网络大V也纷纷发表好评,影响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