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检查北坡生态公园垃圾分类收集亭
市民分类投放垃圾
团结运动公园垃圾分类收集点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与日俱增。据统计,仅市区每天就要产生近千吨生活垃圾,去年全年的总量更是达到了33.6万吨。垃圾怎么处理,事关生态环境,事关百姓民生。因此,我市从2017年就布局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至今年上半年,全面打响垃圾分类推进战。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今年以来,作为重要负责部门之一的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指导督办,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城管带头执行垃圾分类
喝过的饮料瓶,清洗干净后投放进可回收垃圾桶,用过的电池投放到每个楼层固定的有害垃圾桶内……这是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以下简称市执法局)办公楼里每天都在上演的情景。
“垃圾分类是我们的重点工作,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才能带动更多人。”“垃圾分类让物品有效回收利用,更让环境干净整洁,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绿色发展!”市执法局工作人员纷纷表示。
今年2月底,我市制定并出台了《宝鸡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成立了由市长惠进才任组长,副市长张礼涛任副组长,市级各相关单位、各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执法局,统筹协调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重要责任单位,市执法局提出了在城管系统率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想法。
为此,局系统先后组织工作人员赴上海、苏州、西安航天基地等地,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调研,制定《局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随后,在市局机关以及渭河公园、植物园等11个局属单位的每间办公室、公共场所、就餐食堂等区域,配备分类垃圾桶,贴上相应的标识标记,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共改造、更新分类收集桶230余个,分类果皮箱350余个,完善分类收集点9处。为了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局系统还组建了一支垃圾分类宣讲队,对局系统所有干部职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在日常管理中,市执法局系统倡导党员干部带头,明确专人负责的制度。各单位建立起由单位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和后勤工作人员担任的三级督导员制度,负责指导、督促所属干部职工准确分类投放。
如今,在市执法局机关、各局属单位,都能看到分类垃圾箱,里面按规定投放着各类垃圾,工作人员更是对垃圾分类规范铭记于心。据悉,至7月底,市执法局系统在全市已经率先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公共机构年内实现全覆盖
在渭河公园,一个个样式新颖的分类垃圾桶替换了以前的单桶,公园中还有多处介绍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海报,在公园内锻炼的市民经常驻足学习。行政中心附近和办公区域内,也全部将垃圾桶进行了更换或者改造,每一类都用鲜艳的颜色标识出来。
在北坡生态公园,机关干部总结出了垃圾分类秘诀:“可回收物‘五字口诀’——玻、金、塑、纸、衣;有害垃圾‘五大类’——灯、池、汞、药、漆;厨余垃圾关键看是否易腐烂、易粉碎。排除了以上三种后,其余物品都可投入其他垃圾桶。”他们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亭,用于集中收集生活垃圾。
记者注意到,市区很多公共场所也都逐渐开始了垃圾分类,这是我市推进垃圾分类的关键一步。据市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机构有3052家,具体是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公共机构体量大、节能潜力大、示范性强,是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我市为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印发了《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建设导则(试行)》,为公共机构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具体操作指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市公共机构节能办联合印发了《市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指标。
混放是垃圾,分类是资源。如今,我市多点布局,全面推进,将在今年内实现市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投放准确率不低于80%,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引导干部职工养成自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
引导社会形成新时尚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
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市
民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进来,主
动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好习惯。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强市民
垃圾分类的意识,市执法局广泛
宣传,通过编印资料、增设海报宣传
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促进社会形成文明新时尚。
“我们都拿到了《宝鸡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里面知识齐全,文字和图片搭配很生动,我们一定好好学习。”金台区蟠龙路社区居民张静说。除了这本指导手册,我市还公开发布了投放指南、宣传画报等宣传资料。同时,还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员、引导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市、区两级组建垃圾分类培训员队伍,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积极引导党员干部、退休职工、社区工作者、热心市民等群体参与投身垃圾分类工作。
市执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建立了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机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点多面广的宣传工作,还在全省率先开通‘宝鸡生活垃圾分类’公众号,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市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积极营造‘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我市还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进小区、进家庭活动,还将走进学校宣传,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垃圾分类的效果。
据统计,截至目前,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垃圾分类工作50余次;各区街道办、社区入户宣传1万余次,印制宣传指南资料50000余份;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目前,我市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