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张老师的三包资料袋
吕述谦
    张志渊

    张志渊的部分资料

  有一条信息在我心里埋藏了40多年:1978年3月,我被组织安排到县文教局工作,任务是落实干部政策。工作交接时,离任同志与我共同清点了干部档案以及若干包资料袋,干部档案装订整洁,而其中有几包资料袋鼓鼓的,差点把袋子撑破,其上注有姓名:张志渊。这个熟悉的名字,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因为她是我1962年上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她的大女儿是我的俄语老师,张老师的这几包资料袋,我倍加管护。在那里工作了近三年,那几包资料袋和百余份干部档案存放在我的办公室里,调离时又移交给接任的同志。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40多年来,我一直记着这件事。县文教局几易地址,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那些档案及资料袋又不在档案室,遗失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也常常思忖着:一名普通教师,怎么能有那么多的档案材料呢?
  世间有许多事,在上演着捉迷藏的游戏,有些“谜”是揭不开的,但这个“谜”最近揭开了。
  张志渊,1907年4月24日生于重庆方家什字,早年留学法国,归国后从业记者,积极投身抗战中。为增强妇女的抗战意识,张志渊老师连续采访了十二个东北抗联女战斗员的故事,并结集成册。她还领导过抗战军人家属队为抗属服务,并翻译了许多著作,如大仲马的童话《鼹鼠王和它的女儿》、都德的剧本《阿来城的姑娘》。2015年,张志渊老师的报告文学《东北抗日联军的儿女们》,与刘白羽、杨朔等名家的作品一起收入2017年出版的《1931-195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第四卷)》,她的名字和作品一道载入中国抗战文学史册中,但她的传奇人生却鲜为人知。
  1962年,张志渊老师带着家人,从咸阳纺织工业学校来到千阳中学,1966年4月退休后在宝鸡定居。上世纪80年代,张志渊老师为《宝鸡报》特聘撰稿人,不定期发表文章,署名“八旬巴淑”,影响颇大。1997年去世,享年90岁,其大女儿之后调到无锡工作,现已八旬,二女儿在宝鸡工作。姊妹俩苦苦追寻母亲的遗物数年无果,寻找母亲遗物成了她们多年的心结。
  这件事的转机是从2019年初开始的,当时,千阳县政协召开征集《名人与千阳》文史资料专辑座谈会。会上一致认为,张志渊老师知识渊博,高风亮节,当初,动员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大女儿一起,从城市到偏远山区从教,师德高尚。她还给县级机关干部开办“公文写作知识讲座”,在学生和干部队伍中口碑很好,是《名人与千阳》专辑的首选名人之一。以后的几个月里,她的学生四处寻找资料,收效甚微。
  2019年9月13日早,我去县政协文史室,负责征集专辑工作的周玉彩同志兴奋地告诉我,他找到了张老师的不少资料,正在撰写文稿,还读给我听,征求我的意见。我感觉文章对张老师的经历叙述有点欠缺,人物形象显得不丰满,显然是史料不足。史料从哪里来?我沉思了许久,突然回忆起当年我调到县文教局交接工作的那一幕,就如实地告诉了他。思维敏捷的周玉彩瞬间捕捉到这个信息,立即拨通了县文教局的电话。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到文教局档案室,终于从一大堆资料袋中找出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三包资料袋。他惊喜万分,立即把这一特大喜讯告诉张老师的小女儿王红。追寻了几十年的家珍瑰宝,终于有了下落,王红又和远在无锡的姐姐通了话,俩人惊喜若狂,久久沉浸在幸福之中。
  去年9月26日,王红受姐姐委托,匆匆赶到千阳,见到我们眼眶都湿润了。王红向我们诉说了母亲的经历,张老师一生奔波祖国南北东西,历经抗战之苦,饱经风霜,最后落脚千阳执教,老人家临终前还在念叨这些不知去向的资料。今天终于找到了,也是迟到的喜庆,但愿这三包资料袋完璧归赵,以祭慰母亲。下午我们一起去了县文教局,如愿以偿,物归原主。
  次日清晨,王红把资料清单发给我,共257张(册、本),谨摘录部分,窥豹一斑:外交部护照1册;法国签证,毕业证等6份(1928-1931);苏联驻天津总领事馆为庆祝十月革命31周年纪念日大典请柬1张(1948年11月7日);剪辑报刊23张(期),时间为1928年4月16日至1950年6月14日,民国时期甚多。内含张志渊老师发表的文章23篇,部分文章题目为:《东北泪》发表于1938年4月16日的《血战》创刊号;《纪念三八妇女节,我们应该认清新环境》发表于1947年3月8日《文学周刊》;《王大妈认字》发表于1950年6月14日的《北京新民报》。资料袋里还有一些翻译作品,如翻译高尔基小说《最后的一天》(上、下),玛利苛儿蒙小说《吉屋招租》,爱勒那·布基谢夫斯加小说《茀纳蒂卡的第一次旅行》……
  虽未阅读她的原著,仅从题目,可以看出她的民族责任心、社会责任心以及追求进步思想的上进心,张志渊老师的精彩人生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
  王红还告诉我:她很想把母亲的文章整理成辑,但搜集完整很难,恐怕难以实现。我说:“不求完整,但求传承,期待着张老师的文集,付梓面世。”她笑了,笑得那么甜蜜。
  (作者系千阳县政协退休干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