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借“数”发力加“数”前行
数字经济为宝鸡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前7个月全市网络零售额34.95亿元,同比增长27.01%
  
  本报讯9月2日,记者从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获悉,《宝鸡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1至2025)》新鲜出炉,成功列入我市“十四五”重点发展专项规划。这标志着宝鸡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驶上“快车道”。
  数字经济是加快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我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聚焦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在陈仓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支大学生创业团队为我市一企业定制的全自动柔性打磨机器人,修模精度小于0.1毫米,突破了目前市场上同类机器人修模精度0.3毫米的“瓶颈”。在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汇聚了西普数据、立邦软件等113家数字经济企业,形成了大数据信息处理、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智能制造五大新业态。
  陕西九一七科技股份公司加“数”前行,研发出“智慧化无人微社区服务云柜”,只要带上手机,就能远程自助办理社区事务。该平台已推广至山东、河南、浙江等地。翼迅公司借“数”发力,研发的畜牧业大数据云平台,可以对畜禽养殖、屠宰全链条追踪溯源,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肉品检疫信息,该平台已升级为省级智慧畜牧大数据平台。首家从事企事业管理系统开发的立邦软件公司乘“数”而上,参与了7个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协同制造云平台,累计为2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化服务。同时,立邦软件还是宝鸡智慧城市数据应用供应商,建立的脱贫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对全市贫困人口信息实现了精准管理和科学评估。
  数字经济为宝鸡人带来生活大改变,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持续产生“化学反应”。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线办公常态化、网上签约精准化,远程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带货直播办到田间地头。今年前7个月,全市实现网络交易176.58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网络零售额34.95亿元,同比增长27.01%。
  本报记者庞文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