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品尝豆花泡馍
精挑细选文创作品
臊子面嫽扎咧
筋道的擀面皮
凤翔豆花泡馍
六营民俗村游人如织
泥塑艺人现场制作作品 文/本报记者邵菲菲图/梁军陈伟王永刚
有一句话说得好:“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面对鲜香诱人的美食,谁能忍心错过这一场酣畅淋漓的邂逅?
8月26日,凤翔2020首届“先秦古都·美味雍州”丝路美食文化节暨凤翔豆花泡馍、臊子面、擀面皮大赛,在城关镇六营村开幕。这场由市商务局,凤翔县委、县政府举办的为期两天的美食文化盛宴,以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种类繁多的促销活动、竞争激烈的厨艺比拼、栩栩如生的泥塑产品、精彩绝伦的惠民演出,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让140余户参展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据统计,本届美食文化节参与群众达10.6万人次,总营业额高达215.9万元,实现了名利双收、合作共赢。一场不可辜负的
饕餮盛宴
妙手巧做西府味,凤酒飘香迎宾朋。
8月26日,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张灯结彩、喜气洋洋。2020首届“先秦古都·美味雍州”丝路美食文化节暨凤翔豆花泡馍、臊子面、擀面皮大赛的开幕,让这个在连绵阴雨中沉寂了数日的村子又热闹起来。
切食材、烧水、调配料……为了让市民群众吃到鲜香可口的特色美食,参加此次活动的140余户商家早早就来到现场准备,锅碗瓢盆发出的噼啪声,像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欢快轻盈。
“师傅,给我们两个各来一碗豆花泡馍!”市民李维英和孩子早早开车从市区出发,8点半赶到了六营村,只为吃几口特色小吃。
煮锅盔、加豆花、浇豆浆……厨师一通手脚麻利的操作后,两碗热气腾腾的豆花泡馍就做好了。“香酥的锅盔搭配奶白色的豆浆、豆花,再漂上葱花和香菜,淋上火红的油泼辣子,真是色香味俱全!”李维英大快朵颐后还不忘点评一番。
“我们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要求,落实省、市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激发全民参与消费扶贫活动的积极性。”凤翔县委书记赵永怀说,为了筹办好这次活动,他们于7月份就拟定了工作方案,8月初成立了美食文化节和大赛活动组委会,组委会下设执委会,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和推动实施,确保大赛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他们在全县筛选了140余户商家,这些商家精心烹制的豆花泡馍、臊子面、锅盔、搅团、面皮、泡油糕、凉粉、羊肉泡等10余种特色美食,为市民群众送上了一场不可辜负的饕餮盛宴,大家闻香而来,一饱口福。
臊子面作为西府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本次美食文化节上的“宠儿”。两天来,陕西味司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自助售面机前的食客没有断过,面对这款高科技产品,大家都跃跃欲试。
“这个设备真神奇,自动化程度太高了,顾客用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只需30秒钟就能吃到热气腾腾、酸爽筋道、香味十足的臊子面,真过瘾!”外地游客徐晓阳兴奋地说。徐晓阳家住甘肃省平凉市,前两天来宝鸡出差,得知举办这次活动后,他专门前来品尝。“之前就听朋友说宝鸡美食名气大、味道好,今天一尝果然名不虚传。我特意买了三十余袋豆花泡馍、擀面皮、五香锅盔、麻花等美食,准备送给亲朋好友!”一场饕餮盛宴把徐晓阳的胃征服了。
活动当天,游客有的带家人坐在桌边细细品味,有的三三两两蹲在地上大快朵颐,还有的随性边走边吃。无论哪种状态,无不彰显了凤翔美食的强大吸引力和独特魅力。
一次精彩绝伦的“厨王”争霸赛
赛场上,选手们精心烹制各色美食;评审区,专家现场品鉴打分。
擀面皮、豆花泡馍、臊子面烹饪大赛,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
为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和面皮行业协会,特意邀请了9位陕西省乃至国内知名的烹饪大师、非遗传承人和20位市民群众,组成专家评审组和大众评审团,根据烹制美食的色泽、香气、味感、选料、质感、配菜六个方面,对60户参赛商家综合评估后打分,选出优胜者。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30名、优胜奖24名,嘉宾现场为获奖人员颁发证书和相应金额的奖金。
“有关部门举办的这次西府美食‘厨王’争霸赛非常好,为民间厨艺展示提供了平台。能与行业内的高手同台竞技、提升技能,真的很开心。以后有这种活动,我还会积极参与。”一位商家说。
酒类、腊驴肉、苹果、红薯、木版年画、泥塑等农特产品和非遗产品促销也是美食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两天时间里,商家纷纷开展打折促销、一元抢购、买赠活动,多措并举刺激消费,收到了良好效果。
“喝了御林酒,好事天天有!喝了御林酒,喜事找上门!”8月27日上午,记者在六营村美食一条街上看到,我市一葡萄酒生产企业员工正在进行产品促销,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驻足品尝。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接到相关部门发出的参展通知后,第一时间投入“备战”,挑选参展产品、印制宣传彩页、进行活动策划,前期充分、扎实的准备工作使得葡萄酒展销异常火爆。据了解,两天时间他们就销售散装葡萄酒400余公斤,销售额高达5万余元。
惟妙惟肖的泥塑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脆甜爽口的范家寨苹果成了抢手货,香甜软面的红薯供不应求,营养丰富的腊驴肉成了馈赠亲友的佳品。据了解,农特产品也十分畅销,短短两天时间,卖出除特色饮食以外的农特、非遗产品价值共计60余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趟饮食文化的
传承之旅
地方特色美食既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基因寄托,更是一种乡愁萦绕和幸福味道。
作为先秦古都的凤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因华夏九州之一而雄姿勃发,因丝绸之路驿站而商贸兴隆,因苏轼引水建东湖而文脉深厚,因“凤翔三绝”而驰名中外。千年历史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出独特的西府美食文化,它涉及各地美食之精华,融合了民族饮食之风味,传承发扬了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并以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对中国烹饪五味调和论起到深远影响。
近年来,凤翔县委、县政府把特色美食作为展示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舌尖经济”,积极挖掘弘扬饮食文化,持续发展壮大食品工业和农业产业,加大特色优质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力度,为助推宝鸡特色餐饮文化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时至今日,凤翔美食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因种类繁多、品味齐全而声名远播。以豆花泡馍、削筋面、合盘、腊驴肉、酒麸、蜂蜜凉粽等为代表,涉及百余个品种。这些美食以其色香味的巧妙组合世代接续,生动展现了古雍城乃至西府的自然禀赋和人文性格,成为永远矗立的民俗标识和文化地标。活动现场,凤翔县被陕西省餐饮业商会授予“陕菜文化名城”称号。
“‘陕菜文化名城’荣誉的获得既是对凤翔特色美食的认可,也是一种鞭策,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通过品牌引领、品质提升、品种优化、电子商务支撑,加速美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推动宝鸡‘四城’建设,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凤翔县县长王宏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