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让文明之花璀璨绽放
——渭滨区紧锣密鼓持续加力推进创文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庞文渊
  八月的西秦大地,景色如画。记者走进渭滨区,只见金陵新村集贸市场整齐有序,机厂街迎宾路西侧背街小巷干净整洁,清姜街道烽火社区举办的“传承好家风、争做文明人”故事分享会震撼心灵,“渭滨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宣传语随处可见……这是渭滨区紧锣密鼓、持续发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出现的新变化。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金字招牌”。今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锋号吹响后,渭滨区作为主城区之一,快速行动、主动作为,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推进、精准化发力,办成了许多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创建为民积极满足群众需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渭滨区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愿望作为创文总抓手,把创建为民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提升全过程,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结合区情,成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0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集中攻坚和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等,组织专班,逐次逐项推进“六大攻坚行动”“八大整治提升行动”,做到一张图规划、一张网推动、一盘棋落实。
  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区级领导既是组织者、实践者,又是推动者、落实者,他们靠前指挥,严查督战;28名区级领导牵头,分头行动,带领工作专班,梯次推进;10名区级领导担任网格长,进“网”包抓,督促镇街查漏补缺、补齐短板;62个区级包抓部门一对一进入社区,疏通“断点”、打通“堵点”、消除“盲点”,确保高线达标。
  联动联创,同向发力。区级领导示范带动,激发了全区干部群众参与创文工作的热情,84个基层事业单位、456名干部职工,走出机关,走上街头——在经二路、火炬路、清姜路、川陕路、公园路等8个主干道十字路口,一个个志愿者头戴小红帽、手持小红旗,引导行人有序通行;区教体局组织1000名中小学教职员工,进入10个创文网格,协助镇街、社区和城中村,开展卫生保洁、清理野广告、问卷调查等行动。(下转第三版)
    渭滨区城管执法人员向个体经营户宣传创文知识

(上接第一版)
  创建靠民
  凝聚创文磅礴力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力军,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主体,也是评判创建成效的权威发言人。渭滨区坚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顺应民声”的要求,搭建参与平台,畅通参与渠道,凝聚起创文工作磅礴力量。
  围绕办理房产证、整治乱点乱象、回迁安置、小区治理、化解信访积案、法院“执行难”“六大攻坚行动”,渭滨区发动各级各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参与创建,形成全域创建、全民参与、干群共建的良好局面,为人民群众解决了许多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市民住进了新房,却迟迟拿不到房产证。针对这一实际,房产证办理攻坚专班摸清未办理房产证的44个小区,并确定了第一批拟办理的小区和住户;乱点乱象整治攻坚行动专班建立台账月双报制度,推出“乱点乱象整治随手拍”小程序,提高整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整治到位率93.87%;文化路片区和汉中路综合市场2个项目回迁安置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为了化解信访积案、破解“执行难”,区信访积案化解和“执行难”攻坚专班广开渠道,开门办公,加大预警研判力度,逐案分析,因案施策,做到案结事了。目前,全区共受理执行案件3075件,执结1671件,收、结案数均居全市第一。
  创建惠民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高城市品位,造福市民,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工作。渭滨区集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公用基础设施、公益广告提质增效、学雷锋志愿服务、深化诚信建设、“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提升文明旅游、优化未成年人环境“八大整治提升行动”,向群众递交一份满意答卷。
  在集贸市场和“五小门店”整治中,渭滨区倡导“光盘行动”“公勺公筷”等文明用餐习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让“干净、安全、有序”成为地摊经济的新注脚,为商贩经营、百姓便利提供“共赢”服务,同时规范化管理,杜绝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清理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城中村”和交通沿线、河道沿线环境卫生,全力打造精品示范街巷,现已改造老旧小区10个,排查小道路和背街小巷34条,并对游园西路、均利北街路面破损进场修复;在公园、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等公益广告牌1200余处(幅)。
  渭滨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发挥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渭滨好人”“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日前,在第六届宝鸡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渭滨区4人获得宝鸡市道德模范称号,1个团体获得宝鸡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入选数量居全市县区前列。
  “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文明行。区上倡导友善礼让、有序乘车的风尚,在5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社会组织,启动了周末文明交通引导活动,举行了渭滨区2020年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暨巾帼志愿者广场命名仪式。加大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整治力度,集中整治80余次,规范出店、占道经营2600余处。
  创建文明小区,是渭滨区创文工作的新亮点。为了把市民居住的家园建设得更文明、更和谐,区上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文明小区创建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楼院,延伸到城市的“末梢神经”。同时,树立宝隆御邸小区、经二路97号院等10个文明小区示范点,立标杆、带全面、强管理、提水平。文明小区创建,激活了城市的“细胞”,夯实了基础,引领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向高质量发展。
  渭滨区专门设立智慧城市治理监督指挥中心,线上听民声、查民意、摸实情,线下化民怨、解难题、办实事,精准研判解决城市治理中存在的“短板”,为群众破“难点”、解“痛点”。同时,由区纪委监委牵头,组建督导检查专班,对承担创文任务的镇街、部门和单位及时跟进督查,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
  渭滨区以攻坚克难、背水一战的勇气和魄力,紧锣密鼓、一鼓作气,全力做好“关键功课”,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下足打造精品的“绣花功夫”,让文明之花璀璨绽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