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蜂产业:
让甜蜜事业生态富民
    陇县丰田蜂业专业合作社杨金荣(左)指导贫困户养殖中蜂

  这几天,陈仓区西山德丽蜂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柳保莉奔波于合作社帮扶的80余户贫困户家中,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提升贫困户养蜂管理水平。该合作社成立7年来,在柳保莉带领下,中蜂存栏量已经由最初的100余箱发展到2000余箱,生产的土蜂蜜凭借过硬的品质卖到了全国各地,年产值100多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养蜂摘掉了“穷帽”,日子越过越甜蜜。
  山清水秀的宝鸡,自然环境优越,是中蜂繁衍、生存和发展的绝佳栖息地。近年来,我市立足这一资源优势,提出“小蜜蜂,大产业”发展战略和建设“中国蜜都”的奋斗目标。市农业农村局与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依托南北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蜜源植物,突出“基地建设、科技支撑、服务保障、品牌创建、招商引资、产业扶贫”六项重点,聚集产业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多业态、一体化发展蜂产业。
  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中蜂规模养殖、高端蜂产品加工、蜂业科技攻关、蜂文化旅游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千阳县基本建成年加工能力8000吨、产值过亿元的蜂产品加工厂;在眉县(国家级)猕猴桃产业园区建成蜂产品电子交易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蜂产品展览馆;在太白、陇县扶持建设2个中蜂繁育场,建立中蜂产学研示范基地,建成日产5吨数字化蜂蜜灌装生产线和“秦岭国有林区生态文化科普馆”;在扶风县打造集蜜源植物培育、蜜蜂特色养殖、蜂蜜深加工、蜂毒医疗、蜂产品贸易于一体的蜜蜂小镇。市、县、镇三级建立技术培训和服务网络,聘请专家团队为蜂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全市蜂业转型提升要素不断聚集,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据了解,2016年以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3326万元用于扶持蜂产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和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到目前,全市发展81个养蜂专业合作社、118个中蜂标准化示范基地(养蜂场),蜂群存栏达到32.1万群,年生产、销售蜂蜜产品1.4万吨。我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华蜜蜂之乡”“中国洋槐蜜之乡”“中国优质蜂产品基地”。“宝鸡蜂蜜”成功纳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录,成为我市重要特色农产品。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