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高新区马营镇永清村的西周公庙雕梁画栋本报记者张家旗摄 西周公庙一角本报记者张家旗摄 周公在宝鸡制礼作乐,从此翻开了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一页。先民们在西周肇基之地修建周公庙,以纪念周公,感其恩德。如今,周公庙已成为周文化的一张名片,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着宝鸡的文化内涵。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渭水南岸、秦岭脚下,也有一座周公庙,虽然规模比不上岐山周公庙,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却很重要。
日前,宝鸡日报“走进巍巍秦岭,感受中华祖脉”采访团走进宝鸡高新区马营镇永清村,探寻西周公庙鲜为人知的故事。
建于姬姓诸侯封地
走进永清村,满眼都是绿意。西周公庙就位于村子西北角,在翠柏、绿竹和桃树的掩映下古意盎然。
“这里是西周公庙,岐山的是东周公庙。这两个地方的联系很紧密。”永清村村民说,东西两座周公庙都是周人修建的,其中,西周公庙先后于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年间经历两次大修。之所以称为“西周公庙”,是因其在岐山周公庙的西边。
相比岐山周公庙,永清村的周公庙并不大,正殿大门两侧的楹联为“吐哺握发赢得天下归心,制礼作乐肇启华夏文明”,匾额上“周公庙”三个大字格外醒目。殿内有周公、召公和太公的坐像,周公居中,梁上绘有龙凤、牡丹等吉祥图案,墙上绘有壁画。
西周公庙为什么会建在永清村?曾参与编写《永清村志》的我市民间史志学者、市政协文史员吴正茂告诉记者,永清村原名永清堡,又名滹沱堡,村子所在地古称“西海”,是古代姬姓诸侯的封地。这块封地的主人,可能是周王室的成员。那么,在这里修建庙宇,祭祀先祖,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宝鸡曾颇有影响
永清村上了年纪的村民回忆说,西周公庙最鼎盛时,有4座大殿、3座上殿、3座中殿,还有经楼。除了周公、召公和太公,庙内还塑有周族始祖姜嫄的坐像。
1965年前,每逢农历三月十五,西周公庙要举行盛大的庙会,会期一般三天,周边群众都会前来赶会、购物、看戏,热闹非凡,东周公庙也会派人前来献祭。每逢农历九月十八,姜城堡村还会派专人前来祭拜姜嫄。
西周公庙门前石碑上的《周公庙铭》印证了这一说法。上面写着:“每岁农历三月十五日举会祀念,有官民自岐西来朝觐、祭祖,延续三千余载。二周公庙,为神州仅有,是最早教化先民、司承礼仪、传播文化之地。”
古陈仓水从此流过
在永清村,有一条名为清水河的小河,古称陈仓水,发源于秦岭北麓,是渭河南岸一级支流,流经多个村庄,从永清村汇入渭河。有学者推断,数千年前,古弓鱼国的先民很可能沿着这条河来到宝鸡。
基于此,西周公庙的由来便有了另一种推断。
在商朝早期,三峡地区的巴人便开始向四方扩展,向西前往成都平原,向北则来到关中平原。向北的这支队伍中,就有古弓鱼国的先民。他们大约在商末周初翻越秦岭,来到宝鸡繁衍生息。这一点,从宝鸡茹家庄、竹园沟和纸坊头等地古代墓葬中可以得到证实。
后来,古弓鱼国被周王室册封为诸侯国,国君娶了周公的后人井姬,成为周王室的女婿。这样看来,建一座祭祀周先祖的场所,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