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九千人的命运逆转
——太白县强基保障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孙海涛
  全县境内海拔最高处达3771米,县城海拔1543米,是全省107个县(市、区)中海拔最高的县。
  全县44个行政村分布在莽莽苍苍的秦岭腹地,其中37个村戴着贫困村的“帽子”。
  全县人口只有5.2万,却有936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贫困发生率达23.28%。
  ……
  五年前,面对这张高难度考卷,太白县委、县政府“心头”既有一团麻,也有一团火。说一团麻是因为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说一团火,是因为这里从上到下燃烧着旺盛的斗志,誓要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
  寒暑之间,太白翠矶山上的树叶红过五遍。就在这大山深处,历史上首次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脱贫攻坚行动。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民政扶贫……这些点位正连点成面,强力攻坚打出“组合拳”。“组合拳”最直接的威力体现在数据上——经过上级部门严苛认定,截至目前,太白全县剩余贫困人口仅131户220人。也就是说,如今的贫困人口,相较于5年前9363人这一数字,连零头都不到。足足有9143人在这片山水之间,实现了“命运逆转”。
  端得稳的就业“饭碗”
  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有底气。日前,位于太白县龙凤小区移民搬迁点内的太白县雪域高山农业公司扶贫工厂里,14名贫困群众找到了新岗位。
  30岁的贫困群众李春苗正在包装生产线上麻利地包装着花椒、木耳、香菇、红芸豆等太白农副特产。她认为,这个岗位几乎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政策好,我们全家从黄柏塬镇皂角湾村搬出来住进了县城,但是有房没地,手头还是吃紧呢!”她一边精确称重红芸豆,一边笑着告诉记者,“3个娃娃要上学,婆婆身体不好,娃他爸在贵州打工,我也想找个活儿,但又怎么走得开?”
  扶贫工厂开了以后,李春苗终于走得开了。这里每天8:00上工,她可以送娃娃上学后再来上班;中午11:30至2:30休息,她能够回家伺候老人孩子;下午6:00下班,她赶得上为一家人做晚饭……再加上每周休息1天、法定节假日休息等保障,让李春苗很满足,毕竟又能顾家又能每月赚2000元以上的工资,这工作“打着灯笼都难找”。
  “现在我们固定用工14人,全都是贫困群众,还有30多个岗位属于季节性用工,未来准备再添10个固定岗位,季节性用工也要扩大到百人以上。”该公司负责人车文进说,脱贫攻坚这件事,他们公司也要再出一把力!
  实际上,正是一把把“力”的叠加,让太白县众多的贫困人口找到了新饭碗。
  就业服务更有亲和力。今年以来,按照“求职有门、招聘有路、困难有助”的思路,太白县打造了“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线上服务模式,共有111家企业在线上提供用工信息10661条,全县达成就业意向426人。
  “一对一”就业帮扶更有助推力。今年全县先后组织8辆专车输送4批次154名农民工赴新疆、江苏及陕西省各市县返岗就业,其中就包括28名贫困劳动力。
  就业扶贫基地更有续航力。今年以来,太白县建立并完善了8个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的长效带贫益贫机制,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
  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创业就业培训,让402名贫困人口拥有了一技之长,在找工作中有了更大的竞争力。这些“力”连绵不绝、层层给力,让太白县众多的贫困人口端起了饭碗,更端稳了饭碗。
  筑得牢的健康“堡垒”
  让所有患病乃至身患大病的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不仅彰显社会的文明程度,更体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这一点,太白县尤为重视,力求为贫困人口筑起一座健康“堡垒”。
  “要是让我自己拿钱看病,每年得七八万元啊,那花钱和吃钱一样,我肯定就不看了。”日前,记者在太白县桃川镇白杨塬村见到了贫困群众张胜利,他感慨地告诉记者:“表面是看病,实际是救命啊!”
  张胜利今年51岁,日子过得一直不景气。多年前,他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肾病,需要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通过大病救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今年第二季度来说,他不过每月负担数百元费用,而国家报销的医疗费用就达到了10422元,由太白卫生健康部门组织的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专家团队,每季度还会上门进行签约随访,评估指导服务。用张胜利的话来说:“我出零头,政府出‘大头’,日子有盼头!”
  张胜利只是太白县515名大病患者中的一员,也是太白县卫生健康局围绕“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这一目标,实施“健康扶贫贴心惠民提升行动、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两大行动中受益的一员。
  近年来,太白县聚焦稳固应保尽保、巩固分类救治、健康素养提升、服务阵地建设、问题整改清零、完善长效机制六大任务,保持攻坚态势,强力推动健康扶贫,切实解决难点堵点,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确保全县人民基本医疗有保障。与此同时,太白县还聚焦自身短板,针对村医短缺及老龄化问题,创新实施“校政合作”村医定向免费培养合作项目,建立村医补助奖励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村医岗位的吸引力,筑牢医疗保障“堡垒”。
  点得亮的教育“心灯”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扶贫是挖穷根,良好的教育是隔绝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太白县全面推进航天教育扶贫项目、高校结对“双百工程”,大力推进教育扶贫阳光助学提升行动,实行贫困学生教师结对帮扶活动,不断提升全县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此外,对县内距学校5公里以外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学生,实行每周往返学校交通费补贴政策,为众多的贫困学子点亮了求学路上的“心灯”。
  周秩苇,13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让这个活泼可爱的男孩瘫痪在床,甚至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尽管家庭贫困、无法入学,然而每隔几天,就会有专职老师来到他的家中为他授课。
  “虽然娃娃躺在床上,也不会说话,但是我们一进家门,他就会露出笑脸。”咀头中学教师李永涛说,在他看来,这个孩子天生有一颗爱学习的心,所以送教小组的老师们也和这个孩子格外亲近,除了送教上门,还时常自掏腰包带给他一些书籍、运动服等礼物。
  实际上,周秩苇只是太白县贫困学子中的一员。经过摸排,太白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共有6至15周岁适龄学子1511人,这些贫困学子可谓赶上了好日子:
  实施控辍保学责任制。太白县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夯实“七长责任制”,建立控辍保学预警监测长效机制,在每年春秋开学之际,由县教体局牵头,镇、村、校人员联合对全县适龄儿童逐户逐人核查去向,做到县内就读底子清、县外就读信息准,达到了行政教育双线控辍保学的目标,以实际行动兑现了“扶贫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确保帮扶结对出效果。太白县为贫困学生定制帮扶纪实簿,建立帮扶台账,为全县贫困留守儿童落实“代理妈妈”制度,对全县重度残疾无法到校学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确保资助政策全落地。太白县建立排查符合和排查补录“双保险”工作机制,确保资助对象精准、预算分配精准、信息管理精准、政策执行精准。
  兜得住的民政“实招”
  民政工作点多面广,事务琐碎,更与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紧密相连。近年来,太白县民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聚焦贫困人口中孤老、特困等焦点人群的典型问题,在扎实做好上级“规定动作”的同时,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自选实招”。
  “住进这好地方,吃得好,睡得好,被照顾得更好,总之啥都好!”在太白县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鹦鸽镇年过花甲的刘志德老人很开心。他告诉记者,自己患脑梗多年,子女工作繁忙,照顾他困难不小。不久前,他住进了县上民政系统开设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生活真是变了样,子女也能安心工作了。
  太白县新开办的东大街和南大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采取公办民营模式,一方面弥补了全县养老事业的空白,另一方面也为众多贫困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从服务来说,这里一日三餐营养可口,专职人员陪护到位,各项设施基本齐全,从价格来说,收费基本只有同类民办机构的一半。
  在民政扶贫领域,太白县实施的一系列实招正在释放出浓浓暖意:截至目前,太白县民政系统已经建立起县镇村“三统一”的8种台账,2019年底将未脱贫的131户220人全部纳入民政兜底保障对象,并且原705户1805人持续享受农村低保救助相关政策,真正做到了脱贫不脱保。截至目前,共保障困难群众5108人,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071.988万元,全县农村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
  如今,行走在太白县的城乡之间,勃勃生机扑面而来。脱贫攻坚战中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浓烈的色调,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