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金台区硖石镇六川店村汪勤德:
勤劳种柴胡全家脱了贫
    汪勤德在柴胡地里拔草

  本报讯7月30日一大早,金台区硖石镇六川店村村民汪勤德就跑到自家的柴胡地里拔草。“我家的柴胡为啥务得好?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人勤。这块地我已经拔了6次草。”汪勤德说,通过种植柴胡,他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小康路上行稳致远。
  汪勤德今年41岁,全家五口人,老父亲年过七旬,6岁的小儿子患先天性脑瘫,为了给孩子治病,几年来全家花费了50多万元,2015年他家被列为贫困户。村上将他家纳入村集体合作社,参与产业分红;孩子看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报销一部分;全家人都有低保金。由于孩子病情严重,老人年老体弱,汪勤德夫妻不能外出打工,他们想通过发展种植业改变家里的窘迫状况。2016年,他种了5亩柴胡,获得了成功,以后每年他都增加种植面积。2018年,他家的柴胡卖了4万多元,全家以年人均8000元的收入实现了脱贫摘帽。今年,汪勤德种了40多亩柴胡,还买了拖拉机和旋耕机,他想再增加种植面积,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硖石柴胡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镇上决定把柴胡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已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在硖石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种植柴胡。镇上还请某企业根据当地地形量身定制履带式柴胡挖掘机,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发展柴胡种植5万亩,依托柴胡发展养蜂、康养、旅游等产业,用硖石柴胡带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刁江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